◎滋 恩 Photo Credit: Unsplash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这天早上,去参加一个为期六周的亲子教育讲座。因为是头一堂课,主持人请各位妈妈自我介绍,并提出一、两个对课程的学习期望。
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妈妈都提到,希望在这个课程里,能学到如何“更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不要常对小孩大呼小叫”…很多妈妈甚至在分享时,眼眶就不觉红了,声音变得哽咽,甚至忍不住哭了出来。
全职妈妈的教养焦虑
不要以为这是“菜鸟妈妈”的亲子课程。在座大约有三十五位学员,大多数都是生了两、三个孩子的妈妈,有的老大都已经九岁了。在我看来,自己算是当中“资历尚浅”的一位,我认真地聆听每位妈妈的分享,却很惊讶地发现,原来就算是生了三个、四个小孩,妈妈还是会有觉得自己“不会带孩子”的不安与焦虑。
特别是全职妈妈,总觉得因为小孩是自己在带,自己就负起了“全部责任”。小孩长成怎样的人、变成什么样的个性,都与自己的教养有著绝对的关系:“小孩不乖,是不是因为我不会教?”“孩子爱哭闹,是因为我动不动就发脾气吗?”“儿子老爱跟我唱反调,我是不是过度溺爱了?”“女儿这么害羞,是因为我平常管得太紧吗?”…因为全职的责任,不觉有了压力,也容易产生愧疚:“我怎么这么没耐心?这样容易失控?”又因为愧疚,不时就会带出自我怀疑、失去信心,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失败的妈妈”。
其中一位妈妈,是由菲律宾来美的第一代移民;她介绍时说自己有两个小孩,其中一个患有过动症。她在美国举目无亲,没有家人可以寻求帮助或是指引。她说自己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上帝面前去祷告:“主啊!又是新的一天,我真的很需要你的带领与保守,让我能真正享受这一天的美好。因为我知道我自己不足、又很软弱,除了你,我没有别的依靠,而我的孩子又需要我特别的耐心与智慧来养育他。”说到这里,这位妈妈忍不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让人学会谦卑的工作
在座的每一位妈妈,虽然不见得有著跟她一样的情况,但那种觉得自己不够、不懂、不会、不行的经验却是感同身受,很多人也红了眼睛,不停地低头拭泪。
主讲人是位奶奶级的家庭婚姻辅导专员,她轻轻地走过去,温柔地搂住了那位妈妈。她对大家说:“我们何不一起来祷告?”
在场的妈妈有些并不是基督徒,但看到她们一样低头默默地跟著祷告。我想,为人母真的是很容易让人学会谦卑的工作。或许我们的信仰并不见得相同,但希望能得著从上头来的智慧与能力,以致于能胜任母亲一职的渴望却是相同的。
之后,主讲人问大家:“就刚刚每一个人的自我介绍与分享,有没有觉得已经学到了什么呢?”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我并不孤单!(I am not alone)”一阵轻快的笑声洋溢在课室里。是啊,原来我并不是孤单一人,我不是唯一一个没耐心的妈妈、不是唯一会发脾气的妈妈、唯一在骂过孩子后又后悔自责不已的妈妈…原来,我是“平凡也正常”的妈妈!
主讲人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他们让父母觉得头痛伤脑筋的时候,这些行为有很多就这个阶段来说,是“正常”的。但孩子“不乖却正常的行为”并不代表为人父母的就要“迁就与同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上这门课的原因之一:如何改变这些让我们头痛却不得不面对的状况。
期待潜能开花结果
主讲人又说,很多人以为亲子教育就是学习如何去改变孩子,让他们成为父母心目中的好宝宝。其实,最根本的方法,是在改变别人前“先改变自己”。
如果我们觉得孩子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以哭闹来解决问题;那麽身为父母的我们,岂不更应该学会处理自己的怒气,不要在盛怒下责罚孩子,说出或做出伤害孩子的事呢?
近三个钟头的课程,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妈妈们有的留下来继续讨论,有的去接小孩放学。我看著这些伙伴,回想刚刚上课的分享,不觉有种“吾道不孤”的安慰。
我相信,没有一个妈妈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不曾哭泣的。但这些眼泪会带给我们成长的动力,也会浇灌我们生命中为人母的潜能种子,让它开花结果,充满生机。我衷心地希望,接下来的五堂课,能有更多的收获与学习!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亲职议题》妈妈的自我介绍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