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陆子帆 图片来源:肖申克的救赎电影海报
每次想看电影但不知道要看什么的时候,就会再看一遍《肖申克的救赎》。第一次看时是上大学后,那时会觉得情节很精彩,看多了,慢慢就有更多的体会了。
想著想著,忽然觉得,在大学读书就是一场救赎。若是在读书时被体制化了,以为学校是监狱,可是离开了学校就会勐然发现自己不是离开了监狱,而是刚好才踏进监狱,就像老布重出“江湖”,老布自缢时的心情,有些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获得自由了,还要寻死?在监狱那麽多年不就为了重获自由吗?可是他得到的只是躯体上的自由,灵魂却被禁锢了。行尸走肉的生活,某些人可以接受,可我宁愿选择像老布一样。
在所谓的“监狱”里,很多人不解安迪的所作所为,时而傻不拉唧地刻象棋;时而又顶撞狱警、在狱长办公室放音乐般疯癫…..,可是正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他是在为自己做救赎,默默地,坚持著。19年的禁锢,他在得知自己没有犯罪时,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于他而言,在知道真相之前,躯体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这不是重点,因为他没有解开心中的枷锁。忽然想起《麦田守望者》里引用那个精神分析家的话:“不成熟的男人是可以为了某种伟大的事业壮烈地牺牲,而成熟的男人却可以为了某种卑微的事情苟存于世”。
在大学里,可以说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一个被体制化的过程,因此在这个大熔炉里“生产”了很多没有棱角、一个模样的玩意儿,如老布;而那些被认为是像安迪般的异类学生,大多都有一个洒脱、自由的人生,至少可以随著自己的想法而活著,但凡现在所说的成功的人,绝大多数都没被体制化。
而我们很需要的就是在这个熔炉里进行对自己的救赎。我不知自己有没有被体制化,但是我一直随著心里所想而活著,虽然很多时候有很多潜守则的东西,可是能避免的都会尽量避免。有时候做的事情很多人难以理解,但是我却很清楚自己在干嘛,这就足够了,毕竟犹如那句话说的:不必解释太多,理解你的人不需要你解释,不理解你的人不需要去解释。疯狂只是别人理解不了的正常,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疯子”。嗯,我想是的。不过,很多所谓出格、疯狂的行为,大家都想做的,只是摆脱不了一些固化的东西,如旁人的看法。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能达到此种境界的却不多,而我只是在去往的路上。我只是在对陷于一个病态环境的自己进行救赎而已。
大学时有一次读到一篇日志《学习是一项孤独而崇高的事业》,其中有些话确实说道心坎上了:“有时候觉得干嘛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把自己弄得这么累,看著别人那麽刻苦也觉得不懂。想起高中班主任后来来西安看我是对我说的话,其实大学你混上四年也就过去了,毕业礼找份工作也不会觉得啥,唯一会觉得不同的是到了三十岁以后,你的发展会没有后劲,那时候才后悔。我也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但是是记下来了。很多老师也告诉我们大学要刻苦学习,很多过来人也说成绩很重要,不去多想,他们的经验总归比我多,就这样固执的走下去吧。”“大学时光多么美好啊,人生中很少有这样一段时间留给自己纯粹学习,大学前有高考压迫,大学后有工作有婚姻,唯独大学是一段完全由自己把握的时光,我们可以把自己发展成为任何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机会就在自己手里,这种感觉真爽!”我个人是挺认同这话的,人生路漫漫,跑得快不如跑得长久,要想有那麽一股深厚的后劲,没有足够的修炼是不行的。再简单的事情,一直坚持下来就不简单了,如果说有人在大学有多牛,各种奖项、各种牛人事迹等我也许会佩服,但是要是有哪个学生能在大学里每天坚持7点起床,从不间断,我会更佩服他,即使他很普通、学习一般。那些说要坚持什么什么的,最后都有坚持下来的,不简单。
所以,想想安迪用了19年的时间为自己做救赎,多么不可思议!我也希望自己能救赎自己,能像安迪一样在海边修理著那艘破旧的游艇,然后在无边的海上飘荡著。十分想在66号公路上开著凯迪拉克向著那路的尽头驰骋著,或在大漠,或在戈壁,或在草原。喜欢这种感觉:在这样的天地中行走著,侏儒都变成巨人,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对于有些人来说,大学是最后一个庇护所了,再不救赎,被体制化了,就要被困在“牢笼”了。即使出到在社会上,救赎还是要继续的,尤其是对内心。
《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有一句话: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我想绝大部份的人都想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不是别人人生里的配角。前提是你能尽力地去拒绝你不想做的事,也就是尽可能有多的自由。我认同卢梭的自由观:“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中”,因此不管是躯体上还是心灵上,需要不断的“救赎”,才能挣脱更多的枷锁获得很多的自由。人生就是一场“肖申克救赎”,更何况是又处在如此一个时代、如此的一个环境下呢!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