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日新(逢甲大学讲座教授、中卫发展中心董事长)

行政院“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即将挂牌运作,面临党产将被清算、追讨,让国民党中央高层伤心又伤神。媒体披露国民党党主席洪秀柱日前邀集连战、吴伯雄、马英九和朱立伦等四位前主席到党中央共商因应之道,吴伯雄竟一度哽咽感叹:“国民党怎么会到这么凄惨的地步?”

人才的养成需要长期规划
这个中华民国与亚洲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前身为成立于1894年的兴中会,曾改组为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国父孙中山先生改组后更为名“中国国民党”。从起源算算,这个超过一百二十年的老组织,历经了多少风雨波折,迄今不仅不见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中国大陆也有中国国民党),在偏安的台湾也成为年轻世代不愿链接的政治符号。何以至此?还是不脱任何组织迈向衰败的通病:在人才培育与价值传承上出了问题。

人才的养成需要长期规划,而且规划了不算数,得要一路呵护,悉心培育的付出还是常遭遇半路折损的遗憾。除了学历与经历外,“人格特质”是致胜关键,却也是最难育成与改变的。

在年轻时即加入组织的,凭借的多是显赫的学历,但在学历不等于学力的时代中,越来越多组织不迷信学历。凭借人格测验或面试,其实也难以断定一个人进入组织后的表现。在当前这种以制造业思维管理服务业的劳动政策下,多以试用或“定期契约”来观察,但拉长的观察期并不能保证于后续的优秀表现,在职训练(On-the-job Training)仅是补足绩效与个人能力间的缺口。

这些历练还都只是中阶以下的干部培育,中高阶主管的养成则是更大的挑战,著名的“彼得定理”就是一个人才经过多年的培育后,再也爬不上去的处境,对组织与个人都是一声叹息。

价值传承为更高难度挑战
“价值传承”则为一个更高难度的挑战。价值传承可分空间和时间两个面向:现在大家朗朗上口的“普世价值”是在空间中最多人认同的价值;而一项价值认同如何穿越时间在代间取得共识,一直是人类社会中最深的挣扎。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当前世局难以用东西文化差异这么简化的区别,日渐深化的交流产生的多元价值的融合,却已垫高了价值认同的难度,一个价值在不同文化中如何被认定,涉及在该文化中的认同。

民主制度中讲究的是数人头,但随著威权无以为继,近年来的民主现象已不是20-80的非主流对主流,而是在50上下载浮载沉的主流对主流,互不相让的民主,往往牺牲的是一群默默无声的中间选民,人类在民主框架里的下一步,举步维艰!

时间轴向的价值传承又是另一大考验!“代沟”描绘的是两代之间有著隔阂,而两代已不是父母与子女,人类社会学家观察到:可能少于五年的年龄差距,即已造成价值观迥异的代沟。

“沟的宽度”可窄可宽,就如最远的距离是爱你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她爱你,难以彼此相爱阻隔了一切真实价值的传承。曾听一家传承数百年的日本业者分享,价值传承仿佛是旋转中的陀螺,外在环境的改变或许会造成陀螺与时俱进地改变外围的形状(因应不同时代推出符合当下的产品与服务),但轴心是不会变的,“价值轴心不变”是传承与永续的前提。

当无性别的政务委员被视为一个国家的进步符号时,基督徒在护卫性别、家庭等传统价值时,显得势单力孤,但德不孤、必有邻;许多价值的确随著时间在演变中,但民主制度的票数与媒体误国的报导,并不足以诠释跨世代的恒常价值。

核心价值竖立著,陀螺就不会倒,真是传神的譬喻,让我们从箱底翻出来那些传家之宝,把价值好好传承下去,“家”才不会衰败、组织才得以永续。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日光之下无新事》传承、传承、再传承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