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侯刚本  博士

夏虫不可语冰,这是根性。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这也是根性。

何谓根性?有人认为,根性是一种秉性和骨气。也有人觉得,根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格特质。然而,以我自己对于生命的观察与体会,“根性”是一种本质上所既有或所没有的总和,集结在一起后所构成的形貌。那份根性有些是物质肉体浅层可见的,更有些是在抽象深层心灵层面,非得要细细地抽丝剥茧才能探视检证。

前一阵子在处理一个棘手的难题,这个难题归根究柢到头来,是直捣对方生命的根性。由于此人在某个点上始终无法沟通,使得某段关系让我们彼此之间,很难再继续经营下去。沟通理论告诉我:如果两造双方无法沟通的时候,可以透过适当的第三者协助。遗憾的是,就算公正客观的第三方进场,无奈处理到对方“根性”的那个块面,第三人就全然当机宣告投降…….;由此可见,根性对一个人的形塑养成,是何等地重要。

根性,从心理学来看,那是一个人被生命所形塑而成的认知基模。从社会学的角度观之,根性则是一个人潜移默化的惯性行为。另外,若从基督教的信仰观点来说,根性在谈的就是一个人的罪性与老我。

如果一个人自始至终,就像精神科医师所言,对自己(尤其是负面)的根性没有病识感的话,恐怕这个人对自己的所言所行(尤其是危害到他人的举止),便恰似一个酒后驾车的迷茫之人,撞死了人闯了大祸,自己还搞不清楚自己酿成了大错。甚至更有甚者,惹祸之人还在为自己的根性辩护,彻底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顾周遭他人的情绪感受。

常言道:“知足常乐”,这句话若转换成宗教劝世的语言,就是在教导信徒要做个“常常数算恩典的人”。也只有一个常常数算恩典的人,他的生命特质才会对生活中,极其微小的恩典有敏觉与感受。而不是粗枝大叶大而化之地,把所有白白得来的恩典,全都视为理所当然。正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从生活中清楚地看出,为什么知足的人会比较快乐,懂得数算恩典的人会对生命充满感激的道理。

然而,根性并不是一个完全无法改变的事物。回到一个人为何求变的动机与态度,显然一定是某人因为某个事件,构成了他求新求变的想法大于了维持现况的决定,才会发自内心启动自主能动性,积极寻求改善现况付出努力寻求转变。

古人常言“个人造化”之说,一个人的内在根性,能不能有所清醒自省觉悟,除了靠自己的慧根悟性之外,旁人的协助与造就亦是一途。怕只怕的是此人冥顽不灵屡劝不听,到头来也只能说:此人的根性真是到了底,最后只能听天由命,交给老天爷来亲自管教了……

 

DDD

图:人人自有根性,只是根性的好坏与是否需要改善,因人而异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