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侯刚本 博士

古有“为悦己者容”一说,指的是当事人(多为女子)为欣赏他、爱护他的人好好装扮。话虽如此,我倒是觉得这样的行为举动,显得有几分被动的感觉。

没错,关于“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以貌取人的论述,受过非语言传播(nonverbal communication)训练的我,因为看过太多社会科学研究再再验证,也让那个原本不修边幅一派潇洒的自己,渐渐地在被社会驯化的群体生活情境秩序之下,变得开始学著注重甚至练习讲究。

由于打扮是生活中看似可大可小,没啥儿对错好坏的事;只是说,不管是“为悦己者容”的被动状态,甚至改为“为己悦而容”的主动态势,主动被动之间如何装与如何扮,完全端看一己对待此事的所求所想。不过在打扮的过程中,不只是要把自己“外在的门面”妆点地亮丽精神;倘若可以的话,更要将心灵深处“内在的涵养”照顾地气质出众。如此一来,才算是一场“全套的”内外兼修。修的:则是一门叫做“自我妆点”的人生学分。

我刚刚说了,从非语言传播的概念来看,“为自己打扮”本来也就是一种沟通的符号与传播的手段:头的部分(头发、发色、假发、帽子、发饰、鼻毛、男人的胡须、假牙、牙套、眼镜…..等)、身体的部分(从上半身外在的衣装,到褪去衣装后的肌肉身材肤色线条)、手的部分(手饰、手套、指甲……等)、脚的部分(下半身的或裤或裙、各式的鞋袜……等);甚至在身形之外,我还特别注重身上所带的各种配件(雨伞、拐杖……等),尤其是从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例如什么样地香水/古龙水适合当下某个扮相的自己)。

很多时候为自己打扮的状况,是因为必须配合某个场合的需要。这样的场合往往反映出来的,可能是一种职场的位份或聚会的属性。以我而言,年轻时从事艺术工作的我,其实不太在乎自己的仪容。反而年纪渐长摇身幻化为大学教授之后,自己的容貌仪表因著社会标签的关系,变得更需要多几分地注意与打点。特别是有一段时间,我还担任孩子学校家长会的会长时,那时候只要进出学校,我一定把自己打扮地体体面面,用我的服装仪容尊重这个位份与这个场合。忘了说的是,由于我现在的头发少了渐渐秃了,很多关于头发的造型,也不能大玩特玩的景况之下,干脆从此树立一个“永远干净边式”的小平头,顶多天冷或下雨时,搭配几顶帽子为自己的头部保暖的同时,也让这些帽子替代头发,成为某种装饰的效果。

当然,卸下了场合与身分的情境,一旦生活场景还原到私领域的朴素生活状态时;这时候的你要不要为自己打扮,甚至要打扮到什么程度,完全看你自己当下的需要来决定。就像有一次,我一个学生跟我约在我家附近,偏偏那天我刚好来不及回家换衣服,所以便直接以短袖圆领内衣,搭配西装短裤足蹬绅士拖鞋前往赴约。刚开始学生见了我有点儿吓到,因为在他的视觉记忆里,不曾看过老师如此地“居家”。未料就在那个居家场合的精心时刻里,反而意外地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情谊,毕业后也成为一份亦师亦友的正向关系。

当然,关于打扮所配合的外在领域,无论是正式场合或是私人生活,尽量以干净舒服为基本原则。至于要美观到什么程度或是精致到什么地步,且看你自己在为自己打扮的过程中,分寸合宜美感协调即兴创作与自由发挥了。

OOH

图:不论是为悦己者容,或者是为己悦而容;总之,面对某些场合与某些时刻,好好地为自己打扮,确实是人生在世不可忽视的一项生活课题

 

延伸阅读:

《人间剧场109》十八岁时的那些歌曲

《人间剧场108》正确的学习态度

《人间剧场107》身分与标签

《人间剧场106》重新认识伴手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