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侯刚本 博士
某一回,我担任某个剧团的艺术顾问,利用周末假期的时间,参与一出歌舞剧的排练……
看过歌舞剧的观众都知道,表演者参与如此形式的展演,真的是要使出浑身解数的看家本领;也就是说,这个演员除了是个能演会演的戏精之外,更要具备能歌善舞的条件。因此,背台词记走位是一回事,歌舞剧更有戏分轻重不一的歌曲演唱,以及舞蹈动作要记要学。由此可见,能有本事参与歌舞剧演出的表演者,真的必须具备相当的舞台实力与表演能耐。
话说这个有口皆碑的优质剧团,整个歌舞剧的班底十分坚强,演员的能量与展现力更是可圈可点。唯独在看排戏的过程中,我的专业敏感度总觉得哪里怪怪地……;左思右想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点……
看排的过程中,演员的“动作”都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动作的“动感”上。关于“动感的问题”:从非常抽象与细致的表演训练来看,只见这台戏演员所有的动作都是对的,拍子角度也都是对的。只是配合著情节需要,许多动作的角度与拍子的情感力道,尚有欠缺未能到位。
如果将动感比喻成水温的热度,倘若戏剧动作所赋予的动感能量,能够热到把方便面泡熟或茶叶泡落,这样的热度才算是完成了戏剧行动的任务。否则就算动作对了拍子对了角度也对了,一旦动感的浓度与力道不对,温水泡的面就是不好吃,叶子泡不开的茶自然味道也不好喝。一台戏也是如此,动感若不到位,整台戏也是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若有所失。
动作是具象/表层的,动感是抽象/深层的。动作跳错了好调(整),动感若是没有到位,修正起来才真的是一件费力的事。首先光是要发现动感出了问题,就已经是在考验一个验收节目的观察者,细致敏锐到什么的程度。其次,找出了问题的核心后,能不能给予表演者(或创作者),一个具体可修正的方向与做法,才是展现这个验收节目的专家,足不足以贵为“戏精中的戏精”,替剧团抓到演出的癌细胞,究竟隐藏在作品的何处……
以前许多不知情的人,总觉得我的工作很爽,可以靠“看戏赚钱”。问题是,制作单位花钱请你来看戏,若是你没替人家抓到作品的癌细胞,并且言之有物地给予创作者与演出者,中肯明确的修改意见,可想个中心理压力,应当不辩自明了吧。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