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陕红宇 

对于上学这件事情,每个人都不陌生。我们按照学校发的课表每天按时上下课、写作业、应付考试等,这些流程统一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词“上学”,但在上学就一定会学习吗?它们俩是一回事吗?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先弄明白二者的定义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差异点,才能做出更合理的解答。

个人认为,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动作行为,不管是上学还是读书,都需要人付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都需要人参与其中。不同点是:在上学偏重物理空间的移动,更强调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学校的行为,但会读书更偏重思维空间的转化,是指一个人通过不断的吸收前人知识,然后触类旁通,形成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批评力。

这是关于二者的基础信息,当我们对它们有所了解后,便可以分情况讨论此问题的答案。

JNH06

如果一个人在上学,而且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悟性,将接触到的不同的学习方法综合统一,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路径,那麽在这种情况下,在上学与会学习讲的就是同一件事。在上学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个学习空间与固定的社会角色而已。

但如果一个人只是不停地在上学,听从父母及社会的意志考大学、研究所、博士,但自己本身的思维状态一直停留在被动吸收知识,缺少主动创造力与思考力,那麽这样的情境真的只能算是在上学,而非会学习,而且读的越多,成为书呆子的可能性越高。在这里,在上学与会学习差之千里。在上学这种状态只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而不去工作的完美借口,他们或许在社会生存丛林中是最弱小的那批人。这里必须提及一个认知偏差,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学历越高意味著智商更高,能力越强,这样的结论至多只能从概率角度而言可以成立,在现实生活中待商榷。

当然,上述这两种情境是对问题的相对极端性的回答,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一种人必然是社会的精英,不管他日后在哪个领域,做什么事情;第二种人只能是社会的侏儒,是高等教育彻彻底底的失败品。大部分的学生是介于这两者中间,只是需要有个跳板一跃而上成为第一种人,但很多人一旦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会自动选择停止学习,这样自己的生存状态只能是一路下滑,更严重的是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力不从心,十分焦虑。但如果能够在新的领域与挑战面前,主动追击,依靠勤奋与悟性,体验一次全部由自己学习与思考创建知识体系的过程,那麽在结束挑战之时,也就是自身独立思考能力上升之时,它们也构成了一块块走到人生高处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