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 /钟艺

   来到26岁,寻思著人生应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23岁研究生刚毕业,下一个阶段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开始挣钱养活自己,毫无疑问我需要每一天都努力工作。24岁,工作稳定了,下一个阶段是让自己在职场上更加出色,转换岗位培养自己的另一种技能,毫无疑问,我需要抓住所有的机遇求得职场的升迁。25岁过完,进入26岁,“摆在台面”上的目标(除了婚嫁,这可遇不可求)都已完成的不错,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变得不是那麽“顺理成章”,或者说,虽然自己知道想要怎样的生活,但这种看上去不具象的目标,似乎并不能给予当下的我充足的动力去鞭策自己不断前进。

   人的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实的,当下的目标,另一种是未来的,长远的目标。工作和生活的动力大多数都来自于目标的驱使,但在这两种目标下,人的行为轨迹却会不大相同。

woman-2003647__340

   当你短期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时,此时动力充足,因为你会明确且具体的知道现在你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你能衡量出你努力到哪里可以让当下的目标实现。处于短期目标里的人,行动力、效率、信心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取。

   但当短期目标实现,开始进入追逐长期目标的时候,所有的参考系都会被放大很多倍,目标的价值开始难以具象化描述,目标的实现周期不再是几个月或者几年,战线会延长至几十年年甚至一辈子。短期目标中的那些经验所得,在长期目标里难以避免的没那麽适用,特别是那种被目标追著跑的强大推力,在长期目标里变得似乎微弱了起来。

   这种找不到强大推力帮助自己坚持长期目标的窘境,如何破局?我在朋友那里找到了答案。比我大不了多少的朋友在两年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足够自己舒舒服服的居住,而明年,他又计划换自己的第二套房。的在同龄人中,他的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显得很“随意”,买房和换房的频次可以和租房相提并论。他说:“人能够持续性的前进,是被逼的。”

   对于他,房子带来的实际压力,不论是心理压力还是金钱压力,是他长期目标驱力的变形体。那种藏在心中的、容易被自己感性掩藏的、在现实困境面前显得脆弱的理想和愿景,很难造就能逼著你每时每刻都让自己不断向前、克服懒惰和惯性的强大推力,或者说,作为平凡人,很难持续性的从这种人生宏观层面的目标中获取能量。

   安逸的环境是人实现长期目标的最大阻力,“把帽子丢到墙后面去”,自发的创造一个和实现长期目标想契合的现实目标,这是从长期目标中找不到持续动力的破局之道。人不仅在和他人竞争,他同时也在和自己本性中的懒惰、贪图安逸、享受舒适抗争,很多东西都是逼出来的,这句话一点没错。

   尼采说,“哪些杀不死我的,会是我更强大”。这句话再次送给进入26岁的自己,也送给和我有著同样困境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