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陕红宇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改变命运。”这些从小被灌输的话在心里悄悄筑起了一道墙,将外界的诱惑推出门外。

知识来源于与人交谈一霎那间的顿悟,也来自于马不停蹄的社会实践,但最优质稳定的源泉依旧是书本。小时候书本散发著迷人魅力,牵引著你向前走。看一本精妙绝伦的小说,沈浸在似真似幻的故事情境中,感受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那个世界里只有你和他,很静;读一本考究的历史书,触摸过去时代的脉搏,对照著现在会心一笑,好似昨日与未来已成定局,它们悄无声息地在历史的轨道上有序进行,只是我们被蒙蔽在当下;还有很多很多好书,他们会带来多层次的快乐,而且这种乐趣是独一份的,沈浸其中的人就会理解。

快乐归快乐,随著年龄的增长,关于读书的困惑、迷茫也扑面而来,快乐的背面隐藏著诸多不知所措与无所适从。

最大的苦恼是年龄与心智的巨大鸿沟。经过时间考验留存下来的作家大多喜欢冷眼旁观这个世界,而且还打磨出一把把锋利的尖刀,直戳生活的本质。他们付诸一生的时间与智慧,紧握著手中这把刀披荆斩棘,最后将心血倾注于书本中。有时候觉著读书像极了小偷,悄悄汲取著他人的精华,还将这些高浓缩的营养物质储藏在心中的一亩方塘里。它们确实能过滤掉生活的表象,但同时也偷走了部分探索生活的乐趣所在。它们的神奇功力在于将事情无聊、凶残的那一面加速暴露在意识中,这节约了时间,但同时会造成心智与年龄的隔阂。在本该去体验青春年少的热烈与莽撞,却提前预知结果过滤掉不利因素,过著中年人眼中的平静日子,思想的积淀与脚底的薄弱,二者互相撕扯著。

另外,理论与现实的距离问题也是读书的软肋之一。读书可以明理,看清事物的真实面貌,但在现实生活中,事物总是呈现出多种样态,对事物的认识与事物之间总不对称,读书真的有用吗?不知道此问题的答案,但通过读书也渐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现实中的事物有多个维度,它们就像是一座冰山,四面八方棱角分明但各有千秋,一本书至多只能展示部分侧面而已。即使把所有研究某一特定事物的理论文献都累加起来,也无法真正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因为我们不是鸟儿本身,永远无法真正听懂并理解鸟儿的语言,只知道它们在交流,何时何地交流。正如读书创建起的认知体系只是创建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上,那是人类自身修建起的理论大厦,不是现实世界本身,它有它自行运转的一套系统,至于合理与否,只能问现实世界本身。读书的过程是在一步步攀登现实这座高峰,人类只是万物中普通的一员,人定胜天,这句口号此刻看来是如此滑稽。

UJH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