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培钰


(来源:东方网 全国大学四六级考试考场)

这两天刚好遇到大学四六级考试,一打开新闻和社交网络,就看到对四六级的吐槽各种刷屏。

虽然早上的四级考试没有像今年6月那次四级考试那样考“核电”为难学生,但是到了下午的六级却一下子打破早上考试那份祥和的气氛。听力作为中国学生的最弱项目依然是学生的心中之痛,但是接下来还有让考生一步接著一步陷入深渊的难题。写作题来了个开创历史先河的看图作文,不要以为和小学一年级那种看图写作那样简单,那是国外知名漫画家的谚语漫画,看不懂图的学生只能坐等跑题咯。而后面的翻译题,本来是可以捞分的题型,却考了“改革开放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儒家和道家的理想乡村生活”这些让人吐血的词组,把广大考生一下逼入死胡同了。

我是考四六级的过来人,深知这样的考试难度对考生的压力之大。中国教育就是这样的,它希望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国际看齐,就一步步改革,提高难度,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考这样偏门的题目,其实用性真的有提升吗?学生是不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多关心国家和国际上发生的事情,不能闭门造车。但是这样的考试,是不是更加逼著学生看重应试的知识内容,而疏于实际操作当中的能力。个人认为,要认定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最重要的是看他的交流能力,四六级把卷面测试的难度提升,是不是要考虑把口语也变成必考项目。不然的话,就算他卷面满分,但是没办法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或者很难用英语和别人口头交流,他也只能称之为“哑巴”。

另一方面,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难道对语文能力要求就越来越低吗?小学课本把难度较高但是却非常出名的古诗词篇目删除,把理解难度大的课文删除,并且降低语文测试的难度,都看得出考试对学生语文能力要求越来越低。我们是否已经不怎么需要较高的语文素养了呢?但是在电脑打字泛滥的年代,本来拿起笔来写写划划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把我们少有的接触更加深层次汉语言文化的机会给减少,对学生的汉字语言能力要求降低,这对学生来说是减负还是加深对中国汉语言文化的隔阂。个人认为,无论是英语还是语文,作为认识文化的桥梁,语言,我们都应该予以重视,只有对语言的把握到位才能真正地参透文化的内涵,传承和传播文化。所以,在考核那些“儒家和道家思想”之类和汉文化有关的词汇的时候,是否先让学生读懂它的意思。只有先把基础的含义弄懂了,才能更好地翻译他的意思,才不至于学生一直处于死记硬背的阶段,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从四六级的新题型和考试范围来看,它是要求学生更加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然后灵活运用于考试当中,但是提高难度之后,范围变得如此之广也逼得学生只能去找考试重点。然后死记硬背,这仍然很难解决学生对知识面窄、实际应用能力不高的问题。一个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可能都看不懂看图作文当中漫画的含义,更何况是对国外文化环境并不熟悉的中国学生。提高考试难度,扩大考试范围的用意自然是好的,而且也会对于短时间内拔高中国学生英语能力有一定帮助,但是这很难说是学好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方面,个人想法是,要有真正的交流,要弄清楚别人表达的内容和自己向别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只靠题库和重点范围去死记硬背。

延伸阅读:

三种产品组合  导引无限商机

乐高拼出世界遗产

走进小王子的世界 发现感动!

菜市场经济学  找出好需求

换个思维 看见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