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 刘超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是四川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2008年6月7日,四川省成都艺术剧院申报的“四川清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HH

四川清音能抒情,能叙事,也能演唱历史故事。因此,在它的剧码中就有著各色各样的人物,生旦净丑俱有。一般演唱者都以女角为主,自打鼓板。其他角色也都由乐器件奏者兼任。关于四川清音的演唱形式,随著人们生活的变化,它也跟著不断地变换著。

清音是由民间小调发展而来,它有民歌的特点,同时也借鉴了川剧的元素。与歌曲最大的不同是,清音是声腔艺术,有曲牌、有韵味,这就对演唱者提出了极高的技巧要求。

四川清音和其他的传统曲艺不同,虽然在四川本地有许多人喜欢、流传很广,但真正会唱的人很少。没有民间艺人专门唱清音,都是专业的演员在唱。在四川清音传承人任平看来,四川清音是一种非常雅的艺术,对演员形象、嗓子、技巧等要求比较高。

四川清音因其伴奏乐器以琵琶或月琴为主,而曾得名为唱琵琶或唱月琴,由明、清时期的民歌小调并融合多种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成分发展而来。

四川清音音乐曲牌十分丰富,结构形式有单体、联曲体和板腔体。在润腔方面运用"哈哈腔"和"舌尖弹音"是其突出的特点。

“哈哈腔”曾被国外媒体誉为“东方歌剧”,它是四川清音特有的装饰性润腔手法,因其发音方式极为独特,产生在传统曲艺中十分罕见的艺术效果,极具艺术表现力。“哈哈腔”因演唱时,频繁运用“啊”、“哈”、“呵”、“哇”等直观听觉效果上如“笑声”般的衬词演唱而得名。

最初,四川清音多由女演员一人在茶馆书场表演,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左手击檀板,右手用筷子敲击竹鼓以控制节奏及演唱速度。

曲艺进入剧场、舞台演出逐渐成为四川清音的主要演出方式。艺人们吸取了某些北方曲艺演唱形式,由坐唱改为站唱,并有对唱、合唱或独唱加伴等形式,还制作了携带方便可调节高低、放置竹节鼓的钢质骨架。鼓架至于舞台中间,演唱者站于其后。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三百多年来,四川清音从无到有虽是曲曲折折却仍然是不断地在发展,这其中少不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更少不了一代代人的传承努力,才让四川清音深受大家的喜爱,得以在中国曲艺中尽显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