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Dr. Phoebe

MIC

"圣米歇尔山真是个奇怪的地方。环绕在我们四周,我们所看到的,是无止尽的空间延伸,蓝色的地平线链接著海,绿色的地平线链接著地,云朵、空气、自由、展翅高飞的鸟儿、等待出航的船只;然后在忽然之间,在老旧城墙的裂缝之下、于我们头顶之上、在一个个镶著铁窗的窗户,出现了一个囚犯的苍白脸孔。"(法国大文豪雨果 写于1836年)

有人说,圣米歇尔的夜晚,有如飘移在海上的月光,捉摸不定,却金华冉冉。如果可以的话,我强力推荐,一定要来圣米歇尔山过一夜,在人潮散去之后,看著安静的山城,沉淀自己的心灵。不光是美丽的灯光吸引你的注意,更多却是一望无际的沙滩上,可以看到美丽多层次的夕阳。

这篇接续上集从即将进入修道院,却下起倾盆大雨开始说起。走过售票亭和一批批观光客,我和ABC老公一手拿著伞,由于修道院基本上是单线式的前进,但出了售票亭之后,还是室内室外的相互穿插,首先终于来到西厢房West Terrace。于1776年的一场大火烧过之后,留下这空旷的一片空间,以及海湾的美景。可以清楚看到由附近Isles of Chausey所运来的大理石制成,而运送和卸货的过程,也都得仔细精算,配合海浪的涨潮和退潮来完成。

MIC2

此时站立的地方为海拔240英尺高。

MIC3

往外看,几乎是灰蒙蒙的一片,看起来近乎拍了一张黑白照。后有排排站的小树林,以吸取带有高盐量的水分著称。这附近的羊群又去吃这些树的叶子,导致烹煮出来的在地羊肉,不用另外加盐就带有天然咸味,成为附近火红的风味餐。

MIC4

来到修道院里的教堂。虽说这些僧侣们盖了这座离上帝无比亲近的教堂,但难处就是,这教堂的根基根本不足以支撑顶头上的尖塔。因此得在教堂底下多盖四个地窖,好支撑教堂的高度。

MIC5

左上角的线是摇钟的绳子。我们参观时刚好遇到他们弥萨的时间,随意找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听著他们肃穆的朗诵声,以及庄严的唱诗声,我仿佛忘记了身边还有著至少五团观光客。我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仔细集中精神聆听他们的颂歌,慢慢地团客的喧闹声也被杜绝开来,让心慢慢静了下来。我在山林之上,修道院的最高点,伴随著他们的歌声,真的让我觉得跟上帝又拉近了一些距离。这里或许没有夸张的摆饰,精巧的雕刻,毕竟这些修道院的修女和修士们都是过著节俭的生活,可我的心却感到异常的平静与安息。

MIC6

云层变化之快,虽说天空还是在下著雨,但另一边却已开始出现晴空。

MIC7

接著来到修道院禁地Cloisters,只可惜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在装修。这里也是修女神父们读经,默想,以及整理花园的地方。外面也可看到美丽的沙滩。

MIC8

据说越是隐密的神父,则和上帝越为亲近。

MIC9

接著来到Refractory,也是神父修女们的起居室和饭堂。除了吃饭之外,他们也在此研读圣经,食用属灵的饮食。

MIC10

而通常会有一位神父研读上帝的话,还必须适用单调式的语调来念,不可大起大落。

MIC11

高耸的建筑成为这里的特征。这里曾经有50多位的神父修女在此,不过现在的数量已是少之又少。

MIC12

沿著动线继续前进来到Ossuary,也是整个圣米歇尔修道院最有意思的地方。由于修道院的花园面积占地颇小,因此这间房间也同时成为修道院的医护室、停尸间和ossuary藏骨堂。在法国大革命时1793-1863,由于僧侣和贵族们所享有的特权令人民愤怒,因此一切和修道院或天主教有关的行为都被禁止。圣米歇尔山也被转换为一间类似旧金山恶魔岛的监狱。而其中第一批的犯人,则是300位不愿放弃信仰的神父们。而下图的水车,则是从1820年圣米歇尔修道院的监狱时期,流传至今。

MIC13

接著走过13世纪罗马式的回廊。

MIC14

往下走所碰到的僧侣大道Promenade of Monks,其中的基石都是从中古世纪遗留下来,而石头也是从这岛上所获得的。

MIC15

接著来到另一个团客聚集的重点Knights Hall/Scriptorium Hall,同时也是神父们抄写圣经的地方。自然光线的流露,让自然采光充足,省去必须另外点额外灯油的麻烦。

MIC16

沿著出口的标示来到外面的小花园,来到修道院的外边。此时有两条路,一条是回到之前我们从城墙过来的中层,另一层则是往下走,来到人声鼎沸的底层。

MIC17

来到顶层,和修道院及静谧的中层分为完全相反。呛鼻的烟味、此起彼落的叫卖声,充斥著观光客的身影和贩卖纪念品的小店。

MIC18

虽说走过这里真的会觉得神经线紧绷,但据说从中古时代,这里就是旅人停下来买东西吃和摊贩聚集的地点。

MIC19

顺带一提,几乎每家商店都会贩售的圣米歇尔山黃油饼干超好吃。我们两个在旅途上吃掉了一整包,又另外带一包回去。价位大约是3-4欧元中间,多货比三家才不会吃亏。

MIC20

来到圣米歇尔山这区域,最著名的另一个小吃就是可丽饼,毕竟这附近也是可丽饼的发源地。我和ABC老公在爬上爬下一整天之后,已是饥肠辘辘。据说在这个区域最受欢迎的口味是甜死人不偿命的椹果酱Nutella,于是我们买一个来试试看。

MIC21

制作正宗可丽饼的过程和大家分享。

背景还可以听到强国大婶的大嗓门声音。XD

最后的完成图。在其他国家吃到的可丽饼皮大都以酥脆区多,可这里的可丽饼的饼皮比我想像中的软嫩绵密许多,唯一的败笔大概是我觉得椹果酱涂得太多一些了,吃到最后有点太腻。不然口感十分好吃!

MIC22

除了可丽饼之外,我们两个另外买了一只超长的拐杖面包三明治,外加一个巧克力可颂,就成为我们的午餐,法国就算是简单的拐杖面包三明治都做得十分可口,而长长的三明治一个人根本吃不完。面包非常有嚼劲,令你齿颊留香。

MIC23

往出口的方向,也是我们看著古城的最后一眼。

MIC24

在下了一个下午的雨之后,我们在傍晚之后回到了圣米歇尔山,等著太阳下山。之前在圣米歇尔修道院上面所看到的一层层喜欢吸收盐水的树,现在可以近距离观赏。

MIC25

我们下榻的地点位于停车场和圣米歇尔山的中间:一个叫做La Caserne的地方。这里有好几间旅馆和餐厅林立,旁边还有一个大水坝,用来控制海水的涨潮和退潮。

MIC26

水坝除了看起来非常的精致现代风,同时也储藏水源至一定的水量之后,再泄洪。

MIC27

我们沿著水坝旁边的木桥,一路信道圣米歇尔山。此时大约晚上十点半,太阳已经下山,天色还有些微亮,可清楚的看的到天空的渐层颜色。我们身边都是多而又多的日本观光团,大都客气有礼。一行人慢慢的沿著路桥前进,也注意到周边的点点灯火打亮起来。我和ABC老公在木桥上坐了好一阵子,看著一大片寂静的平原,以及美丽的圣米歇尔山,是我们两个人在法国旅行印象最深刻的夜晚。

MIC28

晚风徐徐,带著几丝寒意。裹著大围巾,一步一步地抓著ABC老公往前行。灯火越点越多,深蓝色的天空底下还有著夕阳的紫红色余晖,和金色的灯光相互辉映。我们踏著闲散的步伐闲聊,心情平静安适,那些旅行之前烦恼的杂事,仿佛都抛到九霄云外去。

MIC29

圣米歇尔山的夜里,时间是静止的。想像著我们和数百年前的朝圣者攀爬的是同座山头,行走同样的路径,遥想他们的心路历程,带著朝圣心情追忆著过去的故人故居。隔绝了白天熙攘吵杂的观光客,夜晚的圣米歇尔山,保留了数百年来这山头的静谧与美丽。也让圣米歇尔山在我心里,深深烙下一个难以忘怀的印记。

MIC30

(历史资料来自于Rick Steves France旅游书、以及Smithsonian Mag

 

加入Dr. Phoebe的脸书
更多Dr. Phoebe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