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刘超 Photo Credit: sasin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一直自诩自己是教师队伍的编外人士,从大三开始接手第一份家教工作,到如今研三,已经陆陆续续做了七八份家教(包括辅导班),经见了几十个性格迥异、家庭状况不同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的教育”这个问题有了些许独特的体会和新的看法。

我带家教只选择小学阶段的孩子,这绝不是我心中有什么通盘考虑或者别样情怀,完全是因为我个人水准有限,尤其是数学。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集中在六岁到十二岁,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处融洽,赢得他们对你的喜欢和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奇怪的是,我与这些小家伙相处得十分愉快,最后几乎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我想将自己的一点点心得分享给大家。

“家教”这份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它的名字就可以发现,首先是工作地点,家教通常是私人家教,家长雇佣你,你只为他的孩子服务,一般是放学后,或者周六日在孩子的家中;其次是工作的内容,家教的主要职责依然是教学,教学内容一般视家长的要求,有的家长只是要求你辅导孩子每日的课后作业即可,有的家长希望你帮助孩子提高某一科的成绩,有的家长则希望你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的要求不一而同,但更多的情况是家长希望你就是家教界的“战斗机”,他们只需支付你每月一点微薄的薪水,你就可以带领他们的孩子冲关打怪,在学习的征途上无往不胜。

一开始做家教,我会十分在意家长的感受,因为想著给自己发工资的毕竟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嘛。随著家教经历的丰富,我的关注点慢慢转移到了自己所带的孩子身上。这也是我第一个想要分享给大家的经验——了解你的孩子。

作为家长,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吗?很多人会给出“不一定”这样模棱两可的答案,我的答案是“家长一定不可能完全了解你的孩子。”孩子的实质一个生动真实的生命,生命的特质就是神秘。父母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与孩子最亲近的人,任何一个具体的生命都是需要了解和体察的,并不是同住一个屋檐下就会自然地了解对方。在辅导班期间,我们老师有时候会和来接孩子的家长沟通孩子在班里的表现,通常是一些比较调皮,不遵守纪律的孩子,一些家长听到他的孩子在课堂上扰乱秩序、不服从管教、和老师顶撞的事迹时,瞳孔睁大,嘴巴撑圆,连连摇头,说,不可能吧,孩子在家不是这样的呀。工作多年的人常常说自己每天戴著不同的面具生活,孩子也有这样的属性,他们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时,会展现出自己不同的性格。在带家教时,我都会在休息的空档,侧面了解孩子在班级的情况。比如问他,你们班有多少人?你的同桌是男生还是女生?你最喜欢哪一个老师?用这样的一些平和的问题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绝大多数孩子都会乐意和你分享他们在学校的一些故事。作为倾听者,要在他叙述中把握他的性格特征。我真的希望家长都可以花多一点时间来了解你的孩子,这是你参与他成长的基础。

另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放低你的姿态。我有一个习惯,遇到学生问我题目或者和我聊天时,我都会蹲下或者弯下腰,尽量调整到和他一样的高度,再来倾听他说什么。孩子是十分敏感的,你细微的举动他都会感知到你的态度。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把孩子看作人格平等的个体,不要想著凭借权威来命令他们。每次去家教,都会和孩子在写作业前聊天,我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碰到的好玩的事,也会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他们。这些分享有的时候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追著我问个不停,也有的时候他们对我说的事情不感兴趣。这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解除对你的戒备,拉进彼此的距离。家教的时间一般都是两到三个小时,你把这两三个小时之外自己的生活展现给他时,他会觉得自己参与了你的生活,成为与你亲近的人。

我不止一次地被如今孩子想法的成熟而震惊,他们的一些思考和言行,常常会让我感慨这真的是小学生吗!现在的孩子通过手机、网络、电视很早就对社会有了了解和判断,所以不要再抱著他们是小孩子的想法来和他们相处,他们真的比你想像中懂得多。我目前是带一个五年级的女孩,有一次我俩看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到结尾处我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她一脸嫌弃,一边为我递纸巾,一边碎碎地说:“有什么好哭的嘛。电影里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