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Dr. Phoebe

“最终,我相信芝加哥会成为世界最美丽且最伟大的城市。” (法兰克 洛伊德 莱特 Frank Lloyd Wright 美国建筑家)

上回讲到芝加哥迷人的建筑天际线,这回更细聊芝加哥出身的美国建筑家法兰克 洛伊德 莱特 (以下用来特简称)。莱特生于1867年,曾被建筑公会公认为 “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有名的作品包括纽约的古根汉美术馆,宾州的落水山庄,日本的帝国大厦等等。莱特以设计 “有机建筑”而闻名,目的在于建筑物必须和周遭的天然景观和大自然合为一体。而芝加哥的橡树园,算是他身为一名建筑师的立足点,在往后的二十年,为他的建筑师生涯预先铺路。

抽去芝加哥的建筑美学,就像抽掉这城市的灵魂,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崛起,成为美国的知名大城之一,一大半的城市都是创建在多样多元创意的建筑上面,光是市中心的建筑就够你看的眼花撩乱。但这回带各位出去到郊区的橡树园,用更低调的方式,来看看莱特生平在橡树园的作品。橡树园在芝加哥中算是治安和学区良好的郊区,离市中心地铁距离大约半小时的车程,却也意外地成为莱特的建筑游乐场。由 Chicago Ave 和 Forest Ave 交口的莱特工作室和莱特小屋为起点开始,一路沿著 Forest Ave 往南走,就会看到许多莱特生前的建筑大作。我和各位分享了七处必看的莱特建筑,另外同场加映作家海明威的出生地,以及其他橡树园值得一走的地方。

在这条 Forest Ave 上面散步时也常常会看到一堆观光客拿著耳机在一边聆听讲解,不想花钱的,就自己走马看花吧!依旧是非常惬意舒服的。

冬天的芝加哥,即便是光秃秃的树枝,却充满了冬季的气息。

1.莱特工作室 Frank Lloyd Wright Studio
红绿色的植物衬托莱特自己精心打造的工作室 (延伸阅读:芝加哥迷人的建筑天际线),两年前我还特别参加了tour 进去工作室里参观。也是在这间工作室中,莱特设计了他一生当中 三分之一的作品。也是在这里,莱特开始打造创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以 “草原式住宅” (The Prarie style) 著称。

连柱子上都是精雕细琢的木工。

据说在莱特工作室里替他工作的部属们,都因为认同莱特的理念而结合,想要跳脱欧洲建筑的繁复枷锁,为美式建筑创立属于自己的风格。也因此后来他们即便在离开莱特工作室之后,依然继续在草原式建筑上有许多的贡献与创作。

莱特工作室的背后,若有参加专人的讲解与导览,通常会在这里开始解说。

2.莱特小屋Frank Lloyd Wright Home

这栋小屋是莱特生前第一个亲自设计并完工的作品。莱特在芝加哥遇见他的第一任妻子凯萨琳·李·托宾,结婚时拜托他当时的老板沙利文借他一笔钱盖房子,于是就有了这栋别致可爱的小屋。莱特坚信建筑就该和周遭的自然景观连为一体,因此向来以喜好自然采光著称,图中看到的一大片玻璃就是最好的见证。

3.亚瑟 赫特利之家Arthur B. Heurtley House

十九世纪的美国,受到欧洲歌德式建筑影响,大部分的建筑都是夸张,繁复且华丽。莱特认为将欧式建筑硬拉来美国是非常不恰当的行为,莱特主张美国应该要有适合美国居民的建筑物,而不是一昧的复制其他国家的设计。由于美国占地广阔,莱特用简单的线条,规划出适合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所盖的住屋,适合当代美国人的生活起居。而这间横向设计的赫特利之家,便是草原建筑的典范。

在街角散步的一景。

4.内森 摩尔之家Nathan G Moore

内森摩尔之家算是所有的莱特建筑里面,我最喜欢的建筑之一。它让我想到英式的乡间小屋。内森摩尔当初找莱特设计这间住屋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因为景仰他的才华或设计理念,反而拜托莱特千万不要把这间房子设计的和其他一样 “免得我去搭地铁的途中遭受众人的耻笑。” 摩尔要求莱特在设计这间房子的时候加入历史元素,他向往当时盛行的英式住屋风格,因此将喜欢的设计和莱特讨论。而莱特原本是不想接这案子,但是碍于养育三个小孩的金钱压力,莱特还是硬著头皮接下来。事后证明,出钱的人最大,这间房子的设计真的就和以往不同,多了些古典的味道。后来 1922年的大火,让这间房子烧毁了好一大部分,莱特也有回来重新设计、翻新、整修,成为现在这个模样。

5.Hills-Decaro House

这间也是Hills-Decaro之家, 前后共有四位建筑师著手过,其中莱特当然也包括在内。这栋建筑的特色在于,他算是莱特建筑师生涯中的转泪点代表作,由比较大胆的尝试走向于比较成熟的草原式建筑之路,同时也可以看到莱特善用不同的几何线条和形状拼制而成,却又不会让人感到冲突和突兀。

6.彼得·比奇之家(Peter A Beachy House)

比奇之家则带有些许的日式元素存在。无数的窗户让自然采光充足的接收到室内。莱特本身就喜爱日本艺术,后来也在日本居住和工作过,创造六座特殊独特风味的建筑,包括美国大使馆,帝国大厦等等。后来回来芝加哥之后才动手开始翻修这间房子,但也无形之中将日式风格带来橡树园。

7.法兰克汤姆斯之家 (Frank Thomas House)

同样也是草原式建筑的代表作,之前提到的建筑大都列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这座建筑也不例外。莱特虽说在建筑上是个才子无误,但在情场上可说是不折不扣的浪子。莱特生前的情史和他的建筑一样丰富,和第一任妻子结褵没多久,因为帮邻居设计房子,设计到最后就顺便给邻居戴顶绿帽,他和邻居太太 Mamah Borthwick Cheney 陷入疯狂恋爱,到最后两人都纷纷遗弃各自的家庭飞奔欧洲,以便能够以弃养之名拿到离婚协议书。这完全就是19世纪的世间情桥段呀!后来在意大利的佛罗伦斯住了一年多之后(还顺便在那里盖一间房子),1910又回来美国,邻居自认倒楣的太太离婚,莱特夫人却坚持要维持婚姻状态。两人又继续私奔到威斯康星州,那里因为一场意外大火,Mamah不幸伤亡。在那之后莱特又先后有了两位妻子和无数码女人,从不寂寞。这故事告诉我们的宗旨是…千万不要随意爱上才子!

天色还早,就继续在橡树园附近晃晃。下图是海明威博物馆,也是橡树园的景点之一。

海明威博物馆附近,便是海明威的出生之家。一样也是有专人向导可以带你进去海明威小时候的家里参观。

至于海明威,又是另一个风流倜傥,不安于室的才子,前后四位夫人,堪称情史也相当精采。 可他的才气却让他领了诺贝尔奖和普立兹奖,而且他的名著 “老人与海” 或 “战地钟声” 都是美国高中生英文课必读之书。

图下围橡树园第一联合教堂,这栋教堂的前身始于1863年,是当初橡树园许多信徒聚集之地。海明威的祖父母也都是其中会众。

近距离观看这座古色古香的教堂。

图下围橡树园图书馆,是由十九世纪末James W. Scoville捐赠为 “牧师的图书馆” (而他就是刚刚讲到的教堂前身里的会众之一),

图书馆外所设立充满童趣风格的雕像。

图书馆出来便是白雪覆盖的小公园 Scoville Park,在许多年之前,橡树园的第一任拓荒者的家就是在此处,现在则是居家休憩的公园,夏日也会举办小型音乐会。

夕阳西下的橡树园图书馆,里面还可以看的到温暖的金色灯光。

冬日的夕阳余晖,或许不及夏日的太阳来的耀眼,却给了多了一丝静谧与安逸。

继续到附近绕绕,走到附近橡树园高中,也是海明威生前就读的学校。学校出了得过诺贝尔的校友,当然要放个风光的招牌。海明威的写作事业也是由高中开始。这所学校也出了不少杰出校友,包括美国国会议员Bruce Barton,美国1952年的奥运金牌得主Charlie Hoag,以干细胞闻名的生物学家 James Thomson,电影 “博物馆惊魂夜” 的编剧Thomas Lennon 等等。

雪白色的大地,似乎也更衬托出夕阳余晖的美丽。献上一张冬日夕阳照为结尾,映著满霞满天的天空踏上归途。

更多Dr. Phoebe 的文章在 http://drptraveling.blogspot.com
加入Dr. Phoebe的脸书 https://www.facebook.com/drptraveling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