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梁璃月】

全台拼省电,就连工研院也不例外。最近工研院投入绿色研发,全力打造绿色院区,在持续节能改造下,院区内屋龄13年办公厅类建筑,节能减碳幅度双双超过4成,每年减排107吨二氧化碳,约为九千棵树一年所能吸收的量,用电密度(EUI)也从2010年的每平方公尺127度,降为2014年的每平方公尺72.9度,为全国办公室建筑物平均值的一半不到,获内政部颁发钻石级绿建筑标章。

(影像来源:工研院)

工研院绿色低碳院区计划(Green Campus)总主持人陈式千协理表示,既有建物透过节能改造获得钻石级绿建筑标章,并不容易。主要原因在于:老旧建物在设计时,或因节能概念尚未普及,或因节能技术未臻成熟,没有考量到节能环保需求;而旧建筑仍处于使用状态,不能打掉重建,因此改造既有建物,使其符合绿建筑标准,就像是“穿著西装改西装”,改造难度高,挑战也大。

陈式千协理指出,工研院自2011年起推动绿色低碳院区计划,透过增加设备效率(efficiency) 与力行节能习惯(conservation)双管齐下来达成节电目标,增加设备效率是在不改变使用习惯下,达到同样省电效果,若能透过技术研发来增进设备效率,将可鼓励台湾相关产业在节能技术上的研发创新,提高附加价值。

根据内政部所公布的绿建筑标章名单,台湾共有83栋建筑物获钻石级绿建筑标章,但多数为新建工程,其中仅17个案例为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善,而工研院团队参与改造者,就占了两例,分别是新竹科学园区内的科技生活馆,以及工研院中兴院区的10馆。

中兴院区10馆,整体建筑为地上4层,地下一层的办公厅建筑,建筑型态与既有设备都较为老旧,影响能源使用效益,经评估后发现,空调(占48%)及照明(占32%)耗能最多。因此自2011年开始,便针对10馆进行四大节能改造,以有效降低建筑耗能。

一、屋顶隔热先降温
10馆屋顶多为未经涂装的水泥铺面,红外光反射效果差,热能也更容易传导进室内,造成室内温度上升,空调电费也跟著增加。在屋顶上涂布高日光反射隔热涂料之后,假日无空调的室内平均温度,较施工前下降2.5°C,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及空调需求。

二、空调汰旧效率高
为提高空调节电的综效,节能改造团队将老旧且效能低落的定频冰水机,换成工研院研发、效能更高的的高效率变频螺旋式冰水机,空调系统的总耗电马上减少了约16.7%;而工研院的空调冰水系统最优化控制技术、小型冷风机智慧管控系统,透过装置在各处的温度与湿度传感器,收集环境资料自动算出冰水机、水泵、水塔风扇与冷风机最适化的运转模式,达到一样冷,却更省电的效果。

三、照明用电最优化
照明则是另一项节能重点,导入照明用电密度(LDP)最优化调整技术,运用工研院开发的光环境传感系统,实际量测、电脑仿真,再进行灯具更换、减少灯管数、并调整灯具摆放等方式,使办公室用电密度大幅下降,照明最优化调整前后的节电效果达到30%。

四、智慧管理更省电
随著网络与传感技术的进步,物联网市场快速崛起,10馆于2012年导入工研院研发的智慧型建物能源管理系统(iBEMS),就是物联网应用之一。运用无线通讯与ICT技术有效地监测电力、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将数据传送到云端进行分析,作为照明、空调最优化运作的参考,可有效抓出耗电元凶,或在逼近契约电量时,进行必要调配,减少电费支出。根据麦肯锡公司最新的物联网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应用在办公室的安全与能源管理,将有700到1,500亿美元的商机。

搭配智慧型建物能源管理系统,10馆持续导入个人用电管理系统(iSleep)、会议室节能管理技术,更有效地管理整体建物的能源使用,让使用者无须改变使用习惯,即可顺利完成节电目标,也因此10馆从2010年改造前的每年平均用电约44万度,到2014年减少到仅约25万度,省电达43%,每年省下电费约63万元(以台湾每度电3.3元计算),减少二氧化碳约107公吨,减碳45%。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