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李幸

我之记忆中,真正有麻省理工的概念,是1980年代在中国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任教期间。其时该校还叫“华中工学院”,校方说,要做“中国的麻工”。知道麻省理工是世界工科之最,不知道距离有多远。其时全国叫某某工学院的学校很多,跟华中工学院水准相若的有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等几家。

大概是为了区分水准,不久,中国大学开始改名。水准高些的工学院就改称理工大学,感觉升格了。华中工学院先改称“华中理工大学”,后来比别家再进一步,把“理工”俩字换成“科技”。感觉是否更加高大上了呢?

中国大学在此前二三十年里,掀起改名潮。不是自己想改就改,都要经过教育部批准的。教育部管的主要是“学院”和“大学”的区别——“学院”或水准差些或专门化些,大学就水准高些且综合性强些。倒不以大小论,有的“学院”也有几万学生。不过大学没有小的,多数经过合并,不大也大了。最新情况是,有600所大学(或独立的学院)改回到实际上的职业技术学院了。

回头看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原意是麻塞诸塞技术研究所,据说北美Institute乃学院之意,中文就这么翻了。其实因为它实在是所大学,而且很高级。这么叫了几十年,尽管中国有人看不过去,叫它“麻省理工大学”,但它的名称自建校至今150年,从没变过,死活不肯改成University。

(这应该是麻省理工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夜里圆顶会发光)

(从查理斯河边回头看校园,后来的楼高不敢超过老建筑)

(校园内的教学科研工厂吧,有火车轨道,就感觉真刀实枪)

(校园内的商场,很多品牌店,校外的客人可能更多)

(校园南边的查理斯河,对岸是波士顿市区)

麻省理工校园里,现在看的确没有什么大楼。当年蔡元培说了,大学不靠大楼靠大师。

查理斯河边风光,比较迷人。河水上溯几里地,就到了哈佛。感觉也差不多,无非楼更老更多,时间早过麻省理工220多年。

不过内心里还是震撼。老朋友胡智锋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住在挺远的校外,专程来陪。时间关系,象征性地进了一个图书馆和一个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在电影里见过差不多的,艺术博物馆就比较吃惊,没想到一座不大的楼里,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到近现代都有,藏品的品质堪比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现代艺术博物馆,只是数量少一些。

大学什么样,现在可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可以没有时髦的大楼(不说有没有大师了),但须有长期积累的图书和艺术品;可以没有百年的历史,但不能来回折腾。
中国,至少折腾了大半个世纪。

(著名的哈佛庭院)

(哈佛庭院内的怀德纳图书馆是该校80个图书馆1600万册藏书的中央系统所在。怀德纳是哈佛1907年毕业生,逝于1912年泰坦尼克号海难,其母捐出家中藏书与350万美元后兴建——维基百科)

(阅览大厅一角,我静坐了几分钟)

(哈佛三个艺术博物馆中最老的Fogg Museum of Art,用福格先生的遗赠始建于1895,此为1925另建,外表著实低调)

(中世纪的藏品吧)

(看到了《日出》原画)

(梵高自画像。其作品最高售价2.5亿美元,目前全球第一)

(突然见到中国当代画家张晓刚作品)

(“燕京”餐厅不是空穴来风,哈佛有以此命名的研究所)

(哈佛广场,想起北大三角地)

(广场上的自由画家)

(进哈佛首先看到的,据说现在的功能是饭堂)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