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芳毓

台湾教改20年,愈改愈令人失望!但现在,有一股由基层第一线教师带起的强大教育草根革命,正在各地开枝散叶,让教改隧道的漆黑尽头,透出一丝曙光。

南投爽文国中热血教师王政忠,在偏乡奋斗17年,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感动所有人:“1乘以无数次,还是1;但只要多0.1,1.1只要乘七次,就大于2,如果每个老师愿意多做0.1的改变,台湾的教育风景,绝对不一样!”

透过第一线教师共同激荡创意、具体实践,课程有了无限想像、校园更添创意妙趣,教育现场终于不再只是抄黑板、啃书本、拚考试。

教育今天的孩子,就是投资台湾的未来。无论你是教师、学生或家长,欢迎一起成为那0.1的改变力量,让台湾的教育遍地开花,变得不一样!

一纲多本、广设大学、多元入学、12年国教……。有人说,台湾过去20年来,每一个世代,都有专属的教改灾难。

1994年,台湾启动第一次大规模教改,潘朵拉的盒子被打开,教育的美好理想倾泄而出。但却在各方角力下,留下得“留校察看”的数据:

青年失业率破12%,高达12.8%的15岁学生PISA数学测验不到基础第二级,逊于港日韩,国中会考英、数双峰化严重,“待加强”的比例均超过33%。教育,让人愈改愈焦虑,老师与学生,却是不变的白老鼠。

从游击战到组织战 教师由下而上改革

然而改革,只能由上而下吗?

诚如《让天赋自由》作者、教育大师肯.罗宾森(Ken Robinson)所说:“革命……,第一线的人开始动手之后,力量就会团结起来。

教育并不发生在立法机关的会议室里,也不藏身于政客的华丽词藻中,教育只存在于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中。”

“第一线”“开始动手”“学生与老师的互动”等关键词,说明了罗宾森对教改的想像:“一场由下而上、遍地开花的草根革命。”

这美好的画面,正在台湾各第一线教师的教室里开枝散叶,教改隧道的漆黑尽头,终于透出了一丝微光。

今年7月13、14日两天,嘉义中正大学的大礼堂飞扬著“偏乡教师暑假教学专业成长研习”的旗帜。6天内即报名额满的1600个座位,依彩虹颜色分区块,仿佛南台湾艳阳辐射出的七彩光晕。

当活动发起人、南投县爽文国中主任王政忠被介绍致词时,他转身招呼身旁11位来自各地的各科讲师及36位助教,一起上台。

这些老师来自全台不同国小、国中、高中,都是过去几年来自创教学法的一方之霸,这两天自愿分享教学压箱宝,将教室里的游击战,串联成横跨城市与偏乡、国小到高中的组织战。前所未见的阵容与规模,让台下掌声欢呼持续50秒。

有鉴过去教改都在升学制度面打转,最后却不尽理想,甚至被认为愈改愈糟,笃信“先有教学能量,才有话语重量”的王政忠,决定“先谈教学,再谈教育”,由官方出钱、出力、不出面:教师出人、出专业、出时间。研习只专注老师最擅长的教学,且以分享“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法为主。

教改 要以学生、教师为主体

教改,为什么必须由下而上?

“教学品质,是转动教育革命的真正钥匙,”罗宾森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协助学生学习,这是老师无法被取代的角色。

然而世界各国的教育生态系里,不免有太多凌驾教学的外力,如政策、家长、行政。台湾过去教育政策改变的发动者多为大学教授和政治人物,即使立意良善,却与基层脱钩,导致执行不力。

师大特教系名誉教授吴武典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热情而专业的老师,官方不应只颁奖鼓励,更该视他们为幕僚,当教改的主导者,使老师能无后顾之忧地教学。这正是草根革命的意义。

“官方要做创新的支持者与守护者。”上任约一年的教育部长吴思华也乐观其成。

为什么一定得把老师当中心?可先看看两个国外案例的比较。30、40年前,美国与芬兰都曾遭遇教育危机,作法却南辕北辙。

美国历经克林顿到欧巴马三任总统,教育政策都是投入大笔经费、订出全国统一教学与考试系统,反复练习,但学力并未获显著改善。

这状况听起来是否跟台湾很像?再来看芬兰。

芬兰设计了一套弹性课纲,让各校自由运用;并在师资训练投入大量心血,鼓励老师各自发展、共享资源与教学方法,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投入教育。每位老师几乎都具备硕士学历,成为全球典范。

一个控制、一个授权,一个由上而下、一个由下而上,是美国与芬兰给我们的教改启示。

台湾,正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

吴武典认为,台湾国中小老师近五成有研究所学历,高中则超六成;加上中华文化不只将老师视为“工作”,还有传承师道的使命。台湾高素质师资,是效法芬兰的有利基础。

脸书普及 促成台湾“教育出口”

从电影《鲁冰花》到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者与观众都很熟悉,一位热情又专业的老师,就能春风化雨,给孩子带来神奇改变。

但过去限于封闭的教育系统,再出色的老师,影响力也只及任教学校。近年来,社群媒体兴起,串联起台湾各地教师一个个微小的努力。跨越了教室与学校的藩篱;连中国与马来西亚等国,近年来也常常组团来台取经。

许多人可能不相信,此刻的台湾,已有“教育出口”的实力。

目前台湾有数百个脸书教师社群。如台南大学附设实验小学老师温美玉主持的“温老师备课Party”,虽是封闭社团,成员仍高达3万2000多人,平均全台每七位老师,就有一位参加。中山女中老师张辉诚的“学思达”社群,也有2万5000多位成员。2015年暑假第一个月,他就已受邀到中国、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开了十多天教学工作坊。

家长也要换脑袋 别让分数左右孩子

当新教法的正面影响力如涟漪般一圈圈扩大,最先受益的就是学生。

这波新教育方法大多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比以往热闹,学生纷纷抢答,以至于有人以为都在“玩”,甚至被认为是“回家看电脑,去学校聊天”。其实正好相反,王政忠直言:“无法以量化检核的教学法,都不算有效成熟的教学法。”

例如高雄右昌国中英文老师林健丰带的是体育班,采用“区分性ABC教学法”,一个学期后,月考不及格人数从八位降到三位。一位学生写著,“我了解学英文不只是要应付考试如此肤浅,学起来,是我的了!”

提出“数学咖啡馆”的台中市中港高中数学老师彭甫昌则认为,新教法带动能力与自信的正向循环,对不被抱高期待的中等成绩孩子,尤其有效。有老师告诉他,学校高中社会组与自然组用同一份数学考题,采数学咖啡馆教法的社会组,竟超越自然组,连两次段考全校第一。

非典型明星学校 新生人数暴增

蓬勃的教师进修研习也引起家长注意,开始把孩子送进“非典型明星学校”。

距离南投市区20分钟车程的爽文国中,由于各科均使用创新教法,会考成绩大跃进。市区学校年年减班,爽文今年新生却从39人暴增至50人,16位来自外学区。

家住南投的杨米玉,有次看到王政忠的演讲影片,立刻到爽中观课。发现他的教学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师生互动很有默契。

她与就读国一的女儿讨论后,决定放弃转入台中明星学校的机会,加入爽文。有人替她惋惜,她却认为成绩不是一切,但好老师能影响一辈子,“王主任让我愿意冒这个险!”

显然,基层教育现场要更有教学效益,家长的支持,仍是最重要的后盾。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会董事长严长寿替教育工作者呼吁:“我们正努力为孩子的未来做出改变!但若家长们停留在分数代表一切,任何改变都抵抗不住来自家长的压力!”

愿意转变的家长其实也愈来愈多了。

台北市中山女中下学期将成立学思达专班,招收38人;才开放两天,就有16位家长替孩子报名。

门外汉带进创意 激出更多好老师

前雷凌科技执行长方新舟认为,要撼动社会成见与体制,“民间力量一定要进来。”他的诚致教育基金会赞助“均一教育平台”,上面有国小到高中的数学等科教学影片及测验题,是老师常用的教学素材。创办人则是28岁的台大医学系毕业生吕冠纬。

曾经担任美国上市公司台湾总经理的刘恒昌,退休后去修教育博士,现正担任代课老师。愈来愈多像他们这样的非典型人物投入教育,成为老师的盟友。

方新舟观察,一个与时俱进的企业,能一再启动改革,“就像一边以时速200公里开超跑,一边还把四个轮子换新”。但教育体制相对庞大而保守,就像只不会跳舞的大象,难以及时检讨、改变。

“所以,‘门外汉’加入教育有其时代意义,”他认为,外部人才能带进刺激,将使更多杰出老师愿意挺身而出。

在爽文国中任教17年的王政忠有一个理念:1乘以无数次,还是1;但只要多0.1,1.1乘七次,就会大于2。这是投资的复利威力。他呼吁,当每个都老师愿意多做0.1,教室的风景就会不一样。

教育今天的孩子,就是投资台湾的未来。台湾老师们已经动起来,无论你是家长、学生、上班族、经营者……当你也愿意成为那0.1的改变力量,台湾的教育,就会不一样。

远见杂志: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8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8月号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