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辉(牧师)

近年来台湾迈入高龄化的国家,对老人的研究与书籍出版逐渐增多,多半谈论老人身体、心智及灵性上的问题。但是,《与岁月和好》一书所要论及的重点:“年老是个深触人心的经验,带领我们发掘出丰富的生命宝藏。”作者提醒我们:变老是有价值的,人生虽然只有活一回,活著时间也只占人类历史极小的部分,但人可选择静心好好地活著,从领受到成熟的给予、使活著到死亡都各有价值,以此完成生命中最后的历程。

作者强调我们要将老年人再度视为我们的老师,因为可从他们的人生经历看见“老化”并非黑暗,而是一条通向光明的途径:“老化不是缓缓的衰败,而是渐渐的成熟;不是要忍受命运,而是可拥抱的机会。”直到那时就能如提摩太后书所说:“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我们的社会没有老人的一席之地。他们被放逐,被迫离开团体,像痳疯病人般被隔离。”是吗?那究竟是什么事情造成老人感到被排斥?作者在书中提出三个因素:隔离、孤寂和自我迷失。

隔离:当一个人的“存有”隶属于他的“所有”,隔离的状况就会发生。导致少数权力在握之人,紧抓住他们拥有的财富、权力、影响力而不放手,好避免失去所有而被隔离于团体外。我们的教会里是否也有相同的情形呢?

再者,也常因在自我隔离的约束模式中,落入壁垒分明的思考与行为方式,自我隔离使自己感受到安全并受到保护。以及自觉到新生活形态已产生,便不愿面对新事物的冒险与改变及自我挑战。

孤寂:是挥之不去的痛切感受。曾经亲近或爱过之人离去时,觉得不会再有人像亲人朋友那样与我们亲密了。因此,年老的生活就难以度过,甚至比他人少了些社交活动,或许有人也安于寥寥可数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孤寂”中,落寞的经验也破坏了“自我存在”的中心价值。而这感受往往内驻在心底,孤寂的不去向人表达,甚至面对。

自我迷失:这是种最具有破坏性的内在自我放逐,因为当人失去“自己”就没有了希望,停留在黑暗中,无法发现自我,不相信任何人。这黑暗也容易使人充满怨恨、气愤、妒忌、怀疑,甚至将这样的怒火变成暴力相向的态度。

通往光明之路
作者引述路加福音二章25-32节:“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面;这人又公义又虔诚。…西面就用手接过他来,称颂神说: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

从西面的祝福,就能体会“年老”也可以是通往光明的道路。若我们想成为光明的子女,就要去靠近那些身怀神秘礼物的老人。因为,每个老人身上都有经年累月形成并自所拥有的独特经历。我们如何描绘出成熟的老年,如何去体认岁月累积是珍贵的礼物呢?作者提到三点就是:盼望,幽默与愿景。

盼望:在年老的生命中,某些欲望或许需要放弃,而重新界定新的目标,扩大眼界,触及未曾想过的盼望。当盼望滋生,我们则会体会到自我的价值。这并非只是成就了什么,而是成了自己生命的赢家。

幽默:面对死亡的恐惧,“幽默”以温柔的方式带入老人的生命中。懂得幽默的老人能冲破人因著惧怕死亡、猜疑被害,彼此分离的重重障碍,体会并活出自由、释放生命所需要的各种尝试。

愿景:随著年老而不断增长的愿景,能让长者超越自己的人性限制。此愿景不但让他们脱离过去辖制,同时也抛下现在自己觉得重要东西。如此也能让老人全然无惧怕;而愿意舍弃的愿景,区别生与死的痛苦,在其中逐渐消失。

年老的生命也可能转化为最喜乐的时期,将宝贵的经验传授给社会。但谁能除去老人的惧怕,走出隔离、孤寂与自我迷失的黑暗,引领他们进入那有盼望、幽默、愿景的光明中呢?

关顾─迈向自我之路
“关顾长者”意味著如何让长者进入关顾者的生命中心,营造一个安全空间,专注倾听他们的分享。并非单方面的指导改正他们的作为与想法,而是透过关怀者的眼光,让他们能肯定至善至美的自我价值。然而,作者也提出身为关顾者需要两点特别的特质:贫穷与怜悯。

贫穷:是一种内在超脱,能让我们自由接受老年进入我们的生命中,因此成为关顾者是要受召成为内心贫穷的人,剥除将物质据为己有的幻想,为那些寻找安歇之处的人预备内心安全的空间。我们只要专注倾听,不必担心如何回答;了解长者能贡献什么,而不必担心我们能给予什么。

怜悯:它让我们克服对年老陌生的惧怕,也让我们看见,在悲伤中有美丽,在痛苦中有盼望,并且感受到光秃的头顶和朽坏的牙齿,变弱的手劲与岁月的皱纹,甚至也意识到他们衰退的记忆及渐渐消失的思绪。怜悯,虽然无法为长者除去年老的苦恼,但能提供让他们的软弱消极的心态变成坚强积极的。怜悯也能医治,因为它能有助于我们在忍耐中陪伴长者、与他们链接在一起,单纯等候生命的终了。

关顾─迈向他人之路
关顾也是走向他人之路,如此才可能成就一个医治的群体。但可悲的是,在我们不同世代,不同生命周期中间却缺乏有创造性的互动关系(关顾)。关顾老人是需要在每个生命周期中,让各世代之人都能以被创建、学习与更新的方式彼此相互接触。进而,作者提供两种关顾他人的特质,以利我们思考:接纳与正视。

接纳:就是倾听、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以真诚之心,去感受他们面对生命逐渐衰老的担忧。用关怀的言语、温暖的触摸和微笑对他们说:“我知道,人只有一次人生好活,生命无法重来,但我在你身边,我很在乎你。”透过关顾者,带给正处伤痛、担忧的长者抚慰,并让他们感受到上帝的接纳。

正视:关顾不是帮助人去接受自己的命运。而是要帮助长者正视自己以为生命是不朽的幻想。进而让他们知道,生命“存在”不是以“拥有”来论定;自我的价值并不是取决于成功,生活的美好也不等同于普罗文化的价值。

所以,正视“生命真正的实况”则是让永恒的光照进生命的黑暗处。同时也能彰显出可以改变社会形貌的爱心。“正视”不仅揭露了长者的幻想,同时也能帮助关顾者看见医治的光赐我们“成为上帝儿女的能力”。

怜悯是“与受苦之人同在”。上帝怜悯我们的软弱、验证了“以马内利”的真实性。当我们高举上帝同在之恩,是否应当将这“以马内利”的口号,化为实际怜悯在那正在受苦的长者之中呢?

再者,当我们以正视的态度关顾长者,也意味著勇于鼓励自己不断接受与面对自我生命周期的转变。因为“生命老化的周期”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到达的阶段,也是生命最重要的进程之一。故此,人应该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就是在有生之年,彼此善待实质的生命、分享生命存在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善待自己的生命,更要帮助人面对他所拥有的生命。

书 名:《与岁月和好–卢云谈变老这件事》
作 者:卢云(Henri Nouwen)、葛福尼(Walter)
译 者:张大虹
出版社:校园书房出版社

Photo Credit: PublicDomainPictures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岁月是珍贵的礼物─《与岁月和好》读后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