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钟艺

我是被爸爸当男孩子养大的。当别的女生玩芭比娃娃时,我在玩积木,当别的女生玩过家家时,我已经学会做饭。不过这些“特殊”都还不足以让我飙泪,真正可以成为小时候噩梦的,是我爸留给我的运动功课。每一次爸爸的功课都能让我大哭。

   放学回家,吃过晚餐,休息一小时,开始运动:围著家楼下的小操场跑50圈,每圈大概200米。或者,跳绳3000个。每到这个时候,离我哭已经不远了。爸爸站在一旁监督我,我边运动边哭,小伙伴看不过眼,阻拦爸爸:“叔叔,不要折磨钟艺了,她都哭了。”而我爸的回答永远只有一个:“不经历身体的折磨,长大之后就很脆弱。”

FRD03

   小时候不理解父亲,总觉得父亲对我太过严苛以至于不近人情。长大之后才深切领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不能忍受和突破身体上的不适,心理难以变得坚韧。正因为小时候的这些“折磨”,一方面我明白了很多困难其实就是痛一下,过了就能雨过天晴。另一方面,我形成了明确的目标感。在那一圈圈的跑步和一次次的跳绳中,能解脱自己的只有不断向前,直到达成最终那个数字。

   所以作为“过来人”,每当我和有小朋友的父母在交流时,都会建议他们带著小朋友去运动,去不断挑战他/她的身体极限。

   首先,在孩子平时的运动中,要加入一些需要考验持久力的项目,不要只是顺著孩子的喜好来。类似于跑步、爬山、跳绳,这些运动比游泳、球类等都更枯燥乏味,而且一般说来延续的时间也会更长。所以只有通过这些运动才能真正锻炼到孩子在身体上的持久力。

   其次,当孩子开始叫累,叫痛的时候,如果不是真的身体不适,就需要鼓励孩子甚至是要求孩子不要停下,继续坚持。我认为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习得反应,也就是说,只有挑战过自己的极限,才能知道这个过程的酸甜苦辣,也才能在下一次需要挑战自己的时候充满勇气的应对。

   另外,每一个父母给孩子定下的运动目标需要结合孩子的身体情况逐步递增,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素质,而且能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明确的看到自己一点点在进步。

   最后,除非孩子对跑步这些枯燥的运动自发的有兴趣,否则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很排斥(例如我),所以父母不仅需要把运动的意义告诉孩子,最好还能陪伴孩子一起去运动,身体力行的带领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看到爸爸妈妈都在努力的运动,孩子找借口逃避运动的心思也就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