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 钟艺 Photo Credit: Pexels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春节回家,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家里的爸妈、七大姑八大姨都会在春节期间带给你很多的“人生建议”。工作、生活、感情,没有任何一个角落可以被长辈们遗落。春节回家前“本能”的团圆喜悦,在七天的假期里被伤的七零八落。

今年春节回家,相比于往年,能在我身上的讨论话题更多了。在我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年头,家人的目光不再是简单的学业成绩,更多了很多人面临的无解问题:婚姻和工作。从回到家的第一个晚上开始,父母就开始进行提前酝酿了一个月的讨论话题,父母的“循循善诱”不绝于耳,他们对我的忧愁、担心、希望、期盼,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在春节回家的七天内吐露干净,而我也被迫需要吸取干净。

对于父母这牵肠挂肚的爱,随著年龄的增长越发让人感觉到压力,成长路上遇到的大小问题,父母不仅乐于给出建议,更希望我能全盘接受,然而,谁又不希望自由主宰自己的生活,谁又不希望能自己为生活买单?可是,自己的想法和自己说出来的话,父母愿意去倾听吗?到底是我的父母出现了问题,还是我出现了问题?自到外省上大学开始,我就以为我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独立,可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可以享受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5年后的今天,我恍惚发现,原来,独立远不是身体远离家庭。

曾经我对独立的解读是自己面对生活的困难,从工作上的困难到金钱上的短缺,都要自己扛住。我想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的想法吧,带著这一股脑对独立的向往和热情,貌似充满斗志的踏上追寻的道路。在困难和压力还不大的时候,我们还能保持所谓的独立,做到“万事不求人”,但当外界给予的负面力量变大时,周围环境对你人生的重大事件持相反态度的时候,所谓的这些“独立”被击打的粉碎,我们常常在惶恐中丢失了自己,更失去了对事物的判断。甚至那些与你朝夕相处的人和事,你会因为外界对他们的质疑而选择放弃或逃避,你开始不知道谁才是对的,甚至开始不知道自己是谁。当活到24岁的我恍惚间发现我并不认识自己,自己从未独立过的时候,我慌了,但也在庆幸,我还有机会从迷雾中走出来,真正学习如何去迎接自己的人生。

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经济基础是独立的双层含义,相对于后者,前者更为首要。人格的独立始于对自我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经历,只有认识清楚本体才谈得上掌控自己,支配自己的生命,也才能支配资源。独立不是不与父母居住,不是将自己隔离于家庭,它应该意味著一个人不仅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更能明白想要的生活,去成熟的思考,有对任何事做出决定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对生活和自身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人们常说,寻找伴侣是在寻找这个世界上的另一半的自己。我想,如果一个完整的人是100%的话,在自我人格独立之前应该只是有了身体完整而带来的20%,至于剩下的80%,在寻找另一半这50%之前,我们应先自己找到那30%。只有自身的50%被真正找到并掌控,才能拥有另外50%的美好。

不论是原生家庭的各种烦恼还是新组建家庭的各式忧愁,不论是父母施予子女的压力,还是夫妻、情侣之间的力量角逐,在我们面对这些困难彷徨无助的时候,应该先问问自己:你到底独立了没有?你对独立是否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