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陈木村

最近台湾各地陆续掀起一股文创风,陆续将闲置空间、多余空间或区域等规划为文创基地、文创园区、创新基地等。如台北市的艋舺文创基地、新北投文创天地、经济部中台湾创新园区等。

可以显见政府或单位也开始重视所谓文创产业,也虽然仍然还是会有一些持不同意见与批评的人,但无论如何,只要起步永远都不迟,再加上从中记取一些经验与教训后,总是会慢慢趋向更成熟与圆满。

我也亲临各处文创基地或是园区,这些政策与作法都是值得我们鼓励与赞赏,也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文创产业势必将会渐渐地再度受到重视。因为以台湾既有资源与能量,文创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性的产业,只是我们未能加以重视及深化而已。

仅就台湾地区的设计人才、创意人才、地方文化、地方产业、人文风俗、优质景点、善能量等,正是文创发展最基础的元素,只是我们缺乏集成化概念,缺乏产业化、缺乏包容化意识。

缺乏集成化好像是我们的特质,因为彼此谁都不服谁的心态。以我过去接受经济部商业司委托,辅导形象商圈、商店街有所成效时,即会有其他部会,也会再借助其他名义导入跟商圈有关的活动,所以观光工厂、文化产业园区等也是如此而产生出来的,让消费大众是一头雾水,分不清楚是商业现代化,还是文创产业化、观光产业化等,因为都跟文创产业有关。也就是说如果能集成一下各部会功能与属性,将会是再造文创产业新价值的利基。

缺乏产业化主要是在于文创研发与设计者,大多数是孤芳自赏的居多。也就是虽然标榜从事文创产业,但大多数仅有一件的创作而已,不愿意量产化,认为那是对创作者不尊重,所以就无法创造更多的利益收入,造成从事文创业者生活困苦、经济拮据的居多,这就失去文创产业的真正意义与潜力。

缺乏包容化,也就是一般的文创基地成立时,再进行招揽业者进驻时,只要有设计产业者加入后,就不愿意餐饮业或其他产业加入,或是有餐饮业者进入之后,其他业者就不愿意加入,造成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基地的格局过于狭隘与短视,缺乏多元化的意识,直接形成发展契机萎缩或是相互竞争的现象。也虽然创新专业基地是很重要,但仍然必须要有商业行为考量,亦即要有主题产业与副标题搭配产业的融合,才能创造人潮与利基。

 这也是我一再诉求文创产业是属于全民化产业、多元化产业及价值性产业的原因。以台湾既有的能量与资源,每个人都可以在既有熟悉的土地上,做发想及创意,而且是无所不包的产业,都可以转化为文创产业。台湾地名及民俗、年节的节日、红包袋、春联到生活中的居家生活等,其实都是一种文创创意启发的来源。


大多数是餐饮的文创基地

手作布包包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