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承璋

“您好,这道菜是香桩炒软丝,香桩是选来自屏东鸿旗有机农场栽种,软丝来自澎湖,口感弹牙好吃……。”

这几年,从塑化剂、瘦肉精到毒淀粉、馊水油事件,台湾社会历经多次食安风暴,民众愈来愈在意吃下肚的餐点来自哪里,像这样说菜、标榜食材产地直送的小农餐厅,就成了浩劫过后冒出的新芽,掀起全台新的饮食革命。

有别于传统餐厅所用的原物料往往仰赖大型食品公司供应,蔬果食材也向盘商叫货,统一采购的方式,不仅利于成本控制,也省去麻烦。

但新兴的小农餐厅,反其道而行,核心精神是化整为零,直接与多家小农合作,把食材直送店家门口,让本来不透明的生产过程,能够透明,消费者也可轻松了解口中食物的来源地。

“现在的消费者很挑剔,非常重视生产过程,若业者能直接找到小农合作,往往会受到广大回响,”全家便利商店公关部部长林翠娟观察。

业者、小农、消费者,合作创造三赢

除了食安议题之外,小农餐厅还尽到一份社会责任。原来,小农长期受盘商剥削,常常血本无归,小农餐厅因此成了贩售农产的新通路,也因为跳过盘商的削价收购,能获得较高利润。

尤其现在的消费者,除了满足基本需求外,还愿意支持对社会更好的价值。如果消费者知道,消费过程也能帮助小农生计,“他们会更愿意埋单,”林翠娟一语点出与小农合作,能创造餐厅业者、小农、消费者多赢。

看上这股小农餐厅的潜力,永丰余集团旗下的永丰余生技,今年2月,在台北市重庆南路开了以西式料理为主的“农人餐桌亲子餐厅”。食材与各地小农合作,为了能让小朋友了解食材来源还有种植过程,菜单更采绘本涂鸦,解说农人栽种的辛苦,以达到食育目的。

有趣的是,这些小农餐厅都有共同特色,服务生都熟稔每一道料理的食材,来自哪个地区、农场,甚至把饲养方式倒背如流,让饕客吃得心安之余,也多了说菜乐趣。另一方面,由于产地直送,小农餐厅的料理,会随著时令节气的更迭做调整,常给消费者意外的惊喜,同时保证吃到最新鲜的食材。

本期〈好享生活〉精选三家小农餐厅,分别是由前立委罗文嘉及他的妻子刘昭仪所经营的“我爱你学田市集餐厅”、白米炸弹客杨儒门与学学文创志业合作的“学农FOOD饭厅”及由日治时期粮仓所改建的“乐埔汇农——一号粮仓”。

除了带你吃遍他们精心创作的料理之外,也带你了解这些餐厅,努力实践社会责任的故事。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0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