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琪拉编译)

过去五十年来,打小孩屁股是很常见的父母对孩子的体罚方式,近几年来已经越来越少父母这么做了。但是,对孩子大吼大叫,恐怕是每位父母都做过的事,即便我们知道有时对孩子大吼大叫行不通。对孩子吼叫,恐怕是全世界的父母都会做的事。

根据研究,经常在家被父母吼叫的孩子拥有较低的自尊心,忧郁指数也比较高。根据2014年孩童发展期刊的研究喜善,对孩子吼叫的结果等同于体罚。这些孩子有较高程度的焦虑、压力与抑郁倾向,也有更高的行为问题。

因此,我们是不是每次对孩子吼叫完都要问问自己:这是一个好决定吗?

吼叫不会让你看起来有威严,只会让你在孩子面前看起来像是一个失控的疯子。吼叫让你看起来软弱。事实上,也只有我们无助与软弱时,我们才会吼叫。只有当我们不知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时,我们才会吼叫。

AVD17

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是不喜欢吼叫的,但是除了吼叫,我们又能做什么呢?要怎么控制自己不要对孩子吼叫呢?

首先,为了阻止孩子即刻的危险我们对孩子尖叫,并非现在我们要谈的情况。像是为了阻止孩子往马路上冲,我们对孩子吼[停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指的是为了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吼叫,像是去洗澡、去做功课、去睡觉、不要打弟弟等等。

耶鲁大学孩童精神科学教授Alan Kazdin博士说:[对孩子尖叫没有用最简单的原因是,吼叫是父母情绪的发泄,而不是管教的策略。] Kazdin博士发起了一项名为ABCs的法则,代表著先例、榜样、与结果。先例是事先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表现的行为,榜样是父母先做给孩子看预期中的表现,结果是孩子的表现。

因此,如果你不想看到孩子一进门就把鞋子乱丢在地上,先告诉他们你期待他们把鞋收好,然后父母自己也做榜样,如果孩子真的做到了,给予他大大的赞美与拥抱!

Kazdin博士说:[我们希望创建习惯。习惯会改变大脑,习惯会改变过去的旧模式,像是发怒、争吵。父母的压力也会减缓。]事实上,当我们不再尖叫,孩子的行为就会变得更好。

ABCs法则的好处是事先告诉孩子你的期待,而不是等到孩子做错事了父母才开始发怒。但是,这个计划需要父母的纪律与贯彻,这不容易做到。因为人类很容易看到负面的事情,从演进的过程来看,人类对于环境中的负面事情特别敏感。

人的本能是尖叫,这有演进的根据,代表有坏事发生,需要立即行动。但在教养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习放下尖叫。毕竟教养要有效率,要让孩子达到你的目标,鼓励与奖励可以,但尖叫却无法。

资料来源:https://www.ny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