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林怡亭报导 2016/05/16
一名60岁的老妇,半年前频频摔伤,最严重时甚至一个月内在家中摔倒5次!不料,日前在浴室绊倒撞到头部,家属担心伤及脑部,才又进一步前往神经外科检查。负责收治的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暨市立大同医院神经外科蔡泰欣医师表示,患者就诊时已是坐轮椅无法行走,问诊后发现除了步态不稳外,近期也出现尿失禁及健忘的反应,推测可能罹患“常压性水脑症”。

须与“巴金森氏症”或“阿兹海默症”区别
常压性水脑症典型三大症状为“认知功能衰退”、“步态不稳”及“大小便失禁”,蔡泰欣医师说明,上述妇人临床症状均符合,为避免与巴金森氏症或阿兹海默症混淆,透过电脑断层及核磁共振等影像学的检查,清楚显示脑室有扩大的现象,再加上试验性的腰椎穿刺诊断,确诊罹患“常压性水脑症”。

外科手术能有效减缓症状
蔡泰欣医师进一步说明,水脑症是脑嵴髓液于脑室积存过多,或无法顺利循环排出,导致脑室积水的现象,而常压性水脑症即常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口,因脑部功能逐渐退化,造成脑嵴髓液制造过多或吸收功能降低,目前可透过外科手术治疗减缓症状,改善生活品质。

然而以往须脑部手术 令人却步
过去治疗常压性水脑症的方式,分为“固定压力式脑室腹腔引流系统”及“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引流系统”,前者有健保给付,但因固定压力若要调压时,则要承担再次开脑的风险;后者虽从头皮外藉磁力调整压力,不过需从脑部开刀放至引流管至腹腔,长者多半抗拒进行脑部手术,因此对于治疗为之却步。

最新手术方式不须开脑 增加接受度
蔡泰欣医师指出,随著医疗科技进展,目前引进“腰椎腹腔引流系统”,将调压阀门埋在腹部,细引流管放入腰椎嵴髓腔内,使过多脑嵴髓液引流至腹腔,避免脑部开刀风险,增加患者治疗意愿,上述患者即是使用此手术,一个月内已改善步态不稳、尿失禁的症状,且能自行行走,不过,此手术方式需自费,期望往后能纳入健保规范,造福更多常压性水脑症患者。

发现症状尽快就医 以免延误治疗黄金期
蔡泰欣医师补充,引流手术较常出现阻塞或是感染的情形,因此术后应多注意伤口感染的问题,此外医师也呼吁,如果家中长辈有出现失智、尿失禁或步态不稳的现象,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黄金治疗期,也能减少家属照护负担。

本图/文由“健康医疗网”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出处:妇连跌五跤摔到怕! 原是常压性水脑症惹祸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