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芳毓

教育家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曾说,“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则说:“无法衡量,就无法管理。”大学排名,是少数横跨两个领域的概念之一。

爱与榜样无法衡量,但做为教育组织,大学需要管理。中世纪时代,“大学”原本只是教会的学习团体,但今日的大学任务多元而复杂,且面临国际竞争,要募款以补经费不足、要国际化招生、要协助学生就业、还要跟上进步快速的科技与产业界发展……,因此,大学的管理方式也早已不同。

“各类机构定期发表大学排行榜,是社会对高教问责的一种体现,目的在责成检讨改进,回应学生、家长、校友、业界和广大社会利益攸关者的期盼,”今年被提名为中研院院长人选之一的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在新书《高等教育怎么办?》中,指出大学评比的意义。

纳入在地化指标 完整涵盖现况及趋势

因此,《远见》与台湾大学图书信息系讲座教授黄慕萱合作,参考国际各种大学排名指标与调查方法,历时八个月,完成“台湾最佳大学排行榜”。从教学、研究、国际化、产学合作、社会声望五大面项、22项指标,评比大学表现,堪称是台湾首份涵盖大学重要任务与教研趋势的排行榜。

22项指标中,其中19项是硬指标。除7项教育部公开数据,另有12项由黄慕萱领导的研究团队查找、计算、调查,包括从三大中英文论文数据库、千万笔资料中,一一爬梳出四万多位台湾教授去年发表的论文。此外,指标中还有三项分别由《远见杂志》编辑部、远见研究调查中心、艺珂人力资源公司执行的大学声望调查。

为避免“大者恒大”,22个指标中,有七个人均指标,如“教师平均产学收入”“教师平均论文篇数”,进一步分析产出品质。由于评比范围包含科技大学,教学与研究比重皆为25%。此外,愈来愈多人将产学合作视为大学的“第三任务”,产学绩效占比也列为15%。国际化是高教的重要议题,亦占15%,主观的社会声望则占20%。

包括前教育部长黄荣村等人都认同,“黄慕萱是国内相关研究最好的学者之一。”由于为国内评比,故加入中文论文、注册率等本土重点指标,排名结果可能与国际排名不同。这份国内排名的评比指标,对国内高教发展具正面引导意义,可与国际排名互补。

大型国立大学与医科大学称霸前10名

在158所大学中,扣除助理教授级以上师资少于150名的小校,及军警学校,共有145所学校列入本次评比。

结果发现,前四名依序为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清华大学与交通大学,符合“台成清交”既定印象。第五是阳明大学,第六是台湾科技大学,第七为人文社科为主的政治大学,第八是中央,第九、第十则分别为台北医学大学及长庚大学。

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对调查结果表示,国家倾全国资源投入国立大学,“国立、规模大的学校排名就高。设计再多指标,都难抗衡这两个因素。”

前十名有两个亮点。台科大进步神速,有与清、交一较高下的态势。事实上,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排名,台科首度超越清、交、成,高居亚洲第28名,仅次于台大。

“从国际观点来看,只要是好学校,谁还管是技职?”台科大校长廖庆荣认为,升格科大后,台科大得以与国立大学平起平坐,加上原本扎实的产学基础,很快就开始翻转。他霸气地说,台科大学生七成来自高职,学生平均预算也仅台大的七成,“如果预算拉平,我们有把握超越台大。”

另一个亮点是政大。由于社会人文论文产出耗时,使人社型大学在研究的排名屈居下风。即便首屈一指的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在QS世界大学排名最佳名次亦仅第37。

政大处境类似,没有工、医、农科,但在国内外排名,都须与综合型大学一同评比。在《远见》排名中,政大在英文论文、产学合作与预算分配等指标也屈居劣势,“这种排名方式对政大极为不利,”政大校长周行一坦言。但政大毕业生屡次在雇主满意度名列前茅,社会声望及国际化排名极佳,教师平均中文论文数更高居第一,在理工与医科大学夹击下,仍攻上第七。

无独有偶,因少子化导致学生出路受限的师大,近年积极发展国际合作与商管课程,也靠教学、国际化与产学推广收入,站上第12名。

私立大学急起直追,设立医学院提升排名

公立大学无意外囊括前十名中的八名,但更多惊奇藏在十名外。 11名至30名,公立大学仅进榜八所,其余皆为私大。其中,逢甲排名第17,是表现最好的综合型私立大学,超越国立中正大学与台北大学,也赢过北部的辅仁、淡江与东吴。

逢甲在代表专业意见的“校长互评”中高居第八,获公私立大学校长一致好评。“正派认真、关心教学,有培养出学生的能力,”台北商业大学校长张瑞雄观察,逢甲办学相当务实。

第14名的台北科技大学,是排名第二高的科技大学。北科在产学推广收入及社会声望表现不俗,在《远见》“企业最爱大学生”调查中,连年稳坐前五名,本次“校长互评”也拿下第六。

第26名的亚洲大学成立仅16年,是本次入榜最年轻学校。亚大成立之初,便请安藤忠雄兴建美术馆、请诺贝尔奖大师演讲,展现世界级雄心;近年又与中国医药大学成立“中亚大学联盟”,今年更在学校旁盖起附属医院。“虽然累,但我们相信亚大是全国进步最快的大学,”今年刚从中国医调任亚大医学暨健康学院院长的李信达说。

中医大与亚大董事长蔡长海说,两校学生能互相选课、也鼓励教授共同研究、连电脑系统都尽量一致,“合并,是长期目标。”亚大校长蔡进发则说,亚大今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第670,目标是进入前500大,届时就启动合并。

另个值得注意的是,12所有设有医学院的大学,包括新成立的亚大、义守皆进入前30名。这是因为医学院学费高、补助多,社会声望也好,“大学如果有医学院,总是能收到最好的学生,学校会变得很不一样,”元智大学校长吴志扬说,集团中有亚东医院,也正在评估成立医学院的可行性。

五大面向分项排名

为突显各校特色,《远见》再从社会声望、教学、研究、国际化与产学合作等五项进行排名。

1.社会声望: 成大夺冠,私校逢甲受肯定

社会声望指标为《远见》“企业最爱大学生”“企业最爱研究生”调查,以及由校长互评的“大学声望调查”。

声望冠军是成功大学,也是五大项目中唯一非台大夺冠的项目。成大在历年《远见》“企业最爱大学生”“企业最爱研究生”调查稳坐前三。本次校长互评也高居第二。

成大校长苏慧贞过去接受访问时曾表示,成大校风强调务实合作,老师与厂商合作时,会先问“我能帮对方达成什么?”学生实习时,也会思考“我能为公司贡献什么?”故获得业界高评价。

校长互评的“大学声望调查”,前10名中,有9所都是国立大学,只有逢甲以黑马之姿窜出,拿下第八;北医、中国医、长庚及亚洲,囊括第13到16名。南台科技大学则拿下第19,是排名最高的私立技职,超越许多国立大学。

“南台在趋势产业很有特色,”教育部次长陈良基对南台师生打造的太阳能车,印象深刻。

2.学术TOP 5 台、阳明、成、清、中医大

学术指标有五项:中、英文论文总量与教师平均论文数,教师中院士、国家讲座等杰出学者人数。

台大中、英文论文的数量最多,并有70位中研院士与国家讲座教授级学者,拿下冠军。其次是阳明、成大、清大与中医大。黄慕萱解释,由于医学领域论文数量多,使医学大学不仅论文总量多,人均论文数也高,排名因此占优势。

台湾近年频发生论文引用、抄袭争议;学界常传出学校为冲排名,高薪挖角论文产量高的教授,或花钱将对方名下论文“挂”在自己学校下,排名如打类固醇般勐然抽高。

“有游戏,就有守则;有守则,就有人操作守则,”清大校长贺陈弘也曾耳闻这些传闻。但他认为,顶尖大学重视研究品质,不会只冲论文量。今年QS亚洲大学排名,清大“师均论文发表数”、“论文每篇被引用数”均为全国第一。

3.教学TOP 5 台、北医、成、阳明、长庚

教学指标有四:注册率、生师比、学生平均预算与总经费。由于医学大学需要较多昂贵的仪器设备,教学方式也不同于一般学科,故生师比低、学生平均预算高,导致前五名均为医学院或有医学院的大学。

其中,第二名的北医年度经费仅新台币35亿元,不到台大的1/4,但生师比9.9:1,学生平均年度预算高达59万,均为全国第一;全校注册率超过九成,也是前10名中最高的学校。

北医校长阎云说,近年北医积极培养新血,增聘许多年轻教师;加上近年与生技业产学合作,每年挹注学校经费破新台币7亿元,也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学生自然愿意来就读硕、博士班。

4.国际化TOP5 台、政、交、淡江、文藻

国际化指标有:国际合著论文比、国际学生比、国际教师比、跨国学位合作数与学生出国交流数。

第一名依旧是台大,“跨国学位合作”及“学生出国交流数”都拿下第一;政大的表现平均,五项指标都在前10名,拿下第二。淡江与文藻都有五个语系以上的外语学院,淡江平均每16位教师便有一位外籍教师,文藻每13位便有一位外籍教师。

外籍生的来源有三:陆生、侨生与一般外国学生。外籍学生比最高的是铭传,全校2000多位国际生,每9.3个学生就有一位来自国外,其中约1/4是陆生。

较特别的是台科大,本项排名第120,但800多位外籍生中,498位是非陆生、侨生的“纯外籍生”,且95%集中在硕、博士班,是外籍硕、博士人数最多的学校。

“不只招外籍生,还要招好的外籍生,”廖庆荣说,台科因无法跟清、交竞争优质研究生,十多年前,教授们便开始去印尼找顶尖大学生来台湾,靠外籍兵团撑起研究能量。这几年,有教授绕了大半个地球到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招生,却遇到美国名校卡内基美隆大学教授,“对方20年前就去了!”外籍人才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5.产学绩效TOP 5 台、清、成、交、中央

产学绩效指标有五:推广及产学总收入、教授平均推广及产学收入、产学合著论文数、美国专利数与台湾专利数。

台大教师人数高达2066人,这个项目仍是台大抡元,产学论文数及推广及产学收入都高居第一,103学年产学收入达65亿元,平均每位老师为学校带进314.4万元。

清大教师数仅台大1/3,却有最多美国专利,产学合著论文数也高居第二;与竹科关系密切的交大,美国专利数也名列第二,平均推广与产学收入313.5万,以不到1万元差距紧追台大。

交大副校长陈信宏说,交大多年前开始模仿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出技术、业界出钱,成立研究中心,合作对象包括台积电、联发科、研华等,确保研究成果为产业界所用。这几年,学校投资的新创公司也开始稳定发展,学校股利收入也愈来愈多。

但产学合作并非理工学校的专利,以农立校的中兴大学也冲到第六名。校长薛富盛说,近年研发处开始主动汇整政府与民间研究需求,寄给老师,鼓励申请研究案,使校风逐渐转向积极。

此外,食安意识高涨,也使中兴的农药残留、重金属与土壤检测服务大受欢迎,“检测做不完,还要加人做!”薛富盛笑说,这虽无法生产论文,却是大学应尽的社会责任。

整体而言,这次排名,对落后的学校是警惕,对努力的学校是鼓励。虽然排名并非唯一指标,但却是衡量大学表现较客观的一把尺。

在重视教育的台湾社会中,大学发展一直是国人关注焦点。但少子化冲击与国际竞争激烈下,大学也必须发展特色,接受挑战,并走出台湾,积极吸收外籍学生,才能永续经营。 大学排名,不是竞赛而是“健康检查” 自有大学排名起,就有争议。有人对排名指标不满,有人根本反对排名。事实上,排名并非竞赛,比较像“健康检查”,透过比较反映学校的“健康状况”。30多年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U.S News and World Report)就开始做美国境内大学排名,“学生毕业及留校率”“大学部学术表现”两项占比就达44.5%;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则从“教学满意度”“就业率”等九大指标来评分,做为选校参考,指标也相当多元。

元智大学校长吴志扬认为,多数台湾人出国留学,仍会先参考这些学校排名资料。排名虽非选校的唯一条件,但至少能缩小选择范围。

到了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第一个国际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隔年英国教育机构QS也跟进。由于排名范围扩及全球的大学,须采用全球共同标准作评比指标,如论文数据库,导致论文的重要性被高估。

大学全球化风潮也直扫台湾。2006年教育部提出“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目标之一是“5年内至少10个研究中心或领域居亚洲一流”。一时间教授全力拼论文,“教学”与“服务”任务被忽略;只要国际排名下滑,社会便骂声一片,使学界一听“排名”“论文”便反感。

长期观察排名变动 才会有意义

负责本次大学排行调查的台大教授黄慕萱坦承,排名有如“瞎子摸象”,评量面向、数据解读,都难完全客观。只看单年度排名,意义的确不大;长期观察排名变动,才能看出学校经营策略,“排名使办学绩效透明化,好坏更清楚。”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也说,许多大学认为“办学好”就行,“这个‘好’字并不应该随便说说,而是要借着质量的概念,做出系统性的评比。”

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对排名态度保留,但承认过去是大学挑学生,现在是学生选大学,既然排名不可免,“救赎之道,就是从多个角度解读。”

“排名是办学重要参考,但须先确认指标符合学校定位,”台科大校长廖庆荣举例,上海交大指标涵盖诺贝尔得主校友数、《Nature》《Science》等期刊论文数,对医科大学较有参考性;而QS和泰晤士排名多平均值、也有国际化、产学合作指标,对规模小、做应用研究的台科较有意义。

然而,过去由于信息不公开,国内大学缺乏全面排名评比参考,选校只能凭印象。陆生联招会总干事、南台科大副校长张鸿德笑说,刚开放陆生来台时,由于缺乏排名参考,陆生间传闻:“校名有‘中华’比较好。”

即便台湾学生,选校也难免凭印象或参考父母的意见。但历经20年高教升格、退场、整并,“国立、私立、技职”的排名顺序已开始松动,领先的学校开始落后、平凡的学校长出特色、落后的学校却默默脱胎换骨……这些细微的改变,都难及时反应,使学校实力被错估。

廖庆荣以一所南部私立科大与中部的老牌私大为例,父母一定会选大学;事实上校长们都清楚,“这所技职比私大强多了!”

黄荣村提醒,台湾的大学很难自外于国际排名竞赛,但要小心忘记自身特色或偏离创校宗旨。《远见》进行国内大学排名,希望引导大学回归教育本质,“好的指标,才能引导好的办学。”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0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