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 钟艺

说起北京,就不得不说说北京人儿的早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理,地域上的差别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早餐世界。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要知道最本地的味道是什么,只需要钻进一家当地的早餐铺便能知晓。在中国饮食文化里,南方的细致柔婉,北方的豪迈慷慨成为了人人周知的事实,然而这样的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正餐,在早餐上也已尽显无遗。

未到北京,我想像里的北京应该是冬天梧桐道里熙熙攘攘的早餐铺,早餐铺的大锅里咕噜咕噜的炖煮著刚榨好的豆浆,一旁的油锅正在翻滚著快要出炉的金灿灿的油条,而老板,此时正热情的用地道的北京腔招呼著前来吃早餐的街坊邻居们。冬天的萧瑟搭配上早餐的温暖,这个场景在我脑袋里上演了无数次,也因为向往这样既温馨又生活的场景,北京成为了我梦想的旅游地。

来到北京的第一天早晨,我如迷妹一般和同行的小伙伴讲述我对北京早餐难以抑制的向往,特别是豆浆油条,我无论如何也要吃上几顿的。听罢,小伙伴一脸讶异的看著我说,你确定你可以享受北京的豆浆?哦,不,是豆汁,不是豆浆。奇怪,豆汁有什么不可以,我可是上山吃山,下海吃海的人啊!


南来顺是北京早餐的一大聚集地,在这家百年老字号你可以吃到各种正宗的北京早餐:豆腐脑、炒肝、糖饼、烧饼、炒饼、豆汁、牛肉包子,一切应有尽有。快进店门,琳琅满目的菜品让人无从选择,但只要是这种时候,回过头看看当地人的餐桌上摆著什么,你就知道该点什么了。“老板,一碗豆汁,一个牛肉汉堡,一份炒饼,一碗八宝粥。”就这样,我端来几大碗分量十足的食物,准备大快朵颐的吃一场。


豆汁,这是我这场美食评鉴不得不说的重头戏。 回想我刚到北京许下的豪言壮语,只想说那时的我“少不更事”。豆汁是北京独有的“吃食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顾名思义,它是由水磨绿豆制作粉丝或团粉时,把淀粉取出后剩下来的汤水,把这些汤水发酵,豆汁也就熬成了。当我刚开始闻豆汁的时候,因为发酵而产生的酸味,虽然奇怪但我还能接受,但尝试第一口的时候,那感觉怎一个酸爽了得,口腔里写满了“拒绝”两字。敬告所有还未尝试过豆汁的朋友们,豆汁绝对不是豆浆,它们差著十万八千里!


除了豆汁,炒饼也是北京很有特色的食物,把大饼切成丝加蔬菜和肉末炒著吃,这独特的做法是南方人难以想像的。虽然做法奇特,但食材本身没有太多奇怪的味道,所以总体来说还是可以被外乡人接受。八宝粥,这个起源于北方而盛产于全国的粥品,出乎了我的意料,大颗的花生和红枣让每一口八宝粥都必须经过认真的咀嚼,它没了南方的细腻,多了北方的“彪悍”。

虽然我对食物的“接受域”很高,但北京的早餐真的“狂野”的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顿觉无力。看看自己碗里几乎没有动过的早餐,再看看隔壁桌吃的正酣的北京阿姨,我第一次感觉到了饮食文化给我建造的墙。对于这些早餐本身,它们不是不好吃,而是我们这些外乡人还不能接受和认同。

我对北京梧桐道里的早餐铺依旧满怀期待,只不过需要我多踏访几次北京,多喝几次豆汁、吃几次炒饼,才能享受到它的各中奥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