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幸妃、程晏铃

十年前,台大是台北学生的天下,十年后,繁星让各县市的区域高中都有机会被照亮。数据更颠覆你我想像:无论学业或就学稳定度,繁星生都有最佳表现。当“一试定终身”不再是绝对,师生如何被影响?大学多元入学下一步该怎么做?
三月,学测四十八级分的卓兰高中学生詹俊宥,透过繁星推荐管道上台大森林系,沸腾了为人父母和学子焦躁的心。

网络上沸沸扬扬,批踢踢实业坊(PTT)台大板上批评不断:水准一直下降、进去当炮灰、反正进去也马上被二一、去了还是念不下去、进去能出来才是关键,更甚者质疑“什么鸟制度?别人念书念假的?”等不一而足。

繁星推荐制度也因此被一言以蔽之为“不公平的制度”,“恢复联考”的声音不时传出。但事实是这样吗?谁才有资格成为骄傲的台大人?

二○○七年,台大等十二所参与繁星计划的顶尖大学,提供近八百个名额,以达到“扩大优质大学学生来源”政策目标,此后逐年成长,到今年已经有六十九所大学释出大约一五%、总数超过一万五千个名额。然而一般人不知道的是,今年迈入第十年的繁星推荐,却以这七分之一的比例,逐渐颠覆僵化的升学结构。(见一○三页)

破除迷思:联考并不公平

○二年的一份研究“谁是台大学生?性别、省籍与城乡差异”,提出台大学生主要来自双北,又以大安区的比例最高,震撼全国。作者台大经济系教授骆明庆今年再度发表“谁是台大学生?”研究,探讨多元入学的影响。

细雨绵绵的早晨,一向谢绝媒体的骆明庆开了门,短袖T恤搭著牛仔裤,一副休闲打扮,一九九九年才返国任教的他,在台大开的其中一门课是“教育经济学”。

“第一版已经说明,联考没有比较公平,”他的研究打破过去“考试是公平”的迷思,“一个人从小成长到进入考场,受到的资源和文化刺激都不同,真正公平只有考试那三天,”他拉长看待“公平”两字的时间。

这份研究的重点之一是说明区域和城乡的不公平。在一九八二年到二○○○年以联考为主要升学管道的年代,台大学生有八成二来自前二十所明星高中,其中九所集中在台北市。

大安区十八岁人口成为台大生的概率是四.七三%,不但是全国平均(○.七八%)的六倍,更是台东县的三十一倍,而大安区在一九九七年到二○○○年之间更一路追高到六.一%,台大也因此有了“大安区的社区大学”浑号。

繁星发酵,区域有感平衡

今年发表的研究,则看出繁星的影响,首先是过去明星区域的优势下降。在繁星计划开始到一○年间,台大只小幅开放一%到三%名额,对整体影响不大,大安区的入学概率持续飙涨到平均六.九四%。但一一年后当台大繁星推荐名额扩增到七%至一○%时,大安区入学概率也随之下降到五.九○%,显示确实受到冲击。

繁星对学校集中度也有分散的效果,当个人申请管道在○四年开始提高比例,台大学生来源集中在一七五所高中,○七年繁星计划实施后,增加到二○六所,一一年改为繁星推荐进一步扩大名额后,学校数更扩张到二九八所。

许多过去不曾有学生进入台大的高中,开始获得进入台大的机会。“这是透过繁星推荐,达成学生来源多元化的具体证明,”骆明庆在研究中写著。

“教育部的外加制度开始产生作用,让台大从过去集中少数学校,往外推散出去,”骆明庆的研究,同时证明台大学生来自双北的概率有降低趋势,虽仍维持高达四九.九七%,但各县市十八岁人口成为台大学生的概率,台北市从繁星实施前的三.七一%降为三.三九%,台东则从○.二三%略增为○.二六%。从十六倍差距缩为十三倍。

大学升学制度在过去十年,因为繁星而改变了未来世代的人生。“大家都误会人生是靠自己努力,”骆明庆语重心长地说,“但十八岁的人有多大概率考上大学,是外在决定。”

【延伸阅读】

1、三大管道 让一银ATM受骇
2、推中国电影升级 贾樟柯走上创业路
3、死亡车祸后 特斯拉的苹果时刻
4、全球新秩序逆袭 企业要练6种功
5、消费六原则 淘汰黑心食物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天下杂志网站》。
※本文由天下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