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玛利

本期封面故事〈向老说不 我的熟年进行式〉中,同事撰写即将60岁的天成医疗体系董事长张育美,一开头文章就写:“我的‘吾龄’时代来了。”我看稿时还一度以为是否写错字了?“应该是‘无龄’吧!没看过‘吾龄’的说法。”

上网打关键字“吾龄”搜寻,谷歌大神竟连一笔资料都找不到,还自动校正为“无龄”。再跟张育美董事长确认,她说:“我的确说‘吾龄’,意思是,我说我几岁,就是几岁!” 她的回答多么霸气啊!若她觉得身体与心理都只有30岁,那她现在就是30岁,境界比无龄更高。

面对老,多练习就不怕了

近几年来,台湾平均寿命延长到80多岁、65岁以上人口每年增加1%,年长者健康与体能比过往时代好,许多人退休后往往有多出来的20年,可以好好过所谓的第三人生。因此把年龄模煳化的“无龄”概念出现了,现在更出现“吾龄”,“年龄由我说了算”,进一步“向老说不”。

古今中外,人人都怕老。许多关于老的形容词也多是负面。但你知道吗?台湾目前人口中,高达38%、也就是超过1/3人口,是介于40岁到64岁间的准银发族世代,这群中年人即可能翻转有史以来华人社会对于老的定义。

评论员黄汉华与资深撰述林让均,耗费大量时间采访台湾新中年世代,发现多数已进入“熟年进行式”,他们拒绝说“老年”,而用“熟年”替代,从年轻起,就把将来可能面对的病、穷、孤独、无所事事等问题,在生活与工作中不断思索对策。

整形名医林静芸让我印象深刻。从30几岁,每逢年节,她会定期探望长辈,包括恩师、叔婶、姑姑、姑丈等,每月有5天跟母亲24小时在一起。经年累月让她看尽人生无常,也无数次想像,自己老了或若同样罹患癌症了,要不要化疗等?

当她看到姑丈住在没有电梯的公寓无法下楼时,多年前林静芸就把自己住家改成无障碍空间。

当她看到恩师因大肠癌过世,她开始做健康检查。她也不避讳出席亲朋好友的告别式。有一次听到一个人怀念过世者,“他此生没有遗憾了,该吃的、该玩的、想做的,统统都做了。”让林静芸觉得也该这样过一生,不要留遗憾。

常常面对老与病痛,“就像考仿真考,多做几次就不会害怕了,”她说。也因为经常练习,让她多了一份豁达,最近甚至出版一本教人如何面对老的书。

本期特别企画则大规模盘点2017年台北世大运的筹备状况。大多数台湾人想到世大运,第一个想到的恐怕是那座不知道该怎么收尾的大巨蛋。原定做为主场馆,早已停工多时,建材生锈变废铁,许多人担心,世大运命运会不会跟大巨蛋一样?

但世大运规格是高雄世运的2.54倍及台北听奥的3.58倍,台湾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际赛事,完全输不得。当《远见》访问世大运顾问纪政时,她竟泪眼婆娑地握著记者的手:“媒体一定要帮忙,好不好!”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尽管跟柯文哲市长经常针锋相对,对世大运却愿意帮忙到底。

到底世大运从经费、人事、场馆等筹备进度如何?需要这么担心?本期有完整报导。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2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