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邓舒展

在全球十个最棒的恐龙博物馆中,柏林自然博物馆名列前茅,这里也是德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它的名气、魅力以及风靡程度,可从最近的地铁站由此而更名略知一二。在2009年,柏林地铁六号线的这一站正式改名为“自然历史博物馆站”(U-Bahnhof Naturkundemuseum),慕名而来的游客可以在地图上轻松找到。你只需花8欧(学生票5欧)购买入场券,便可瞬间重返恐龙时代。

KDG1

尽管出发前在网上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进入展馆之后还是被眼前这只恐龙界的长颈鹿,布氏腕龙(Brachiosaurus brancai )震慑住了。作为博物馆的其中一位“镇馆之宝”,它可是大有来头。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恐龙骨架,因此被列入金氏世界记录大全。在这个恐龙世界中,展示的大多是一亿五千万年前晚侏罗纪时期,生活在东非坦桑尼亚汤达鸠(Tendaguru)地区的恐龙。其中这只被游客昵称为奥斯卡(Oskar)的布氏腕龙,为了与其他北美和非洲的布氏腕龙区分开来,在2009年被科学家重新赋予了“长颈巨龙”(Giraffatitan brancai)这个名字,更加符合它13.27米的傲人身高。科学家估计一只成年的长颈巨龙可重达50吨,拥有如此长的脖子,它的心脏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提供大脑所需的血液,因此单单是它的心脏,就约摸有400公斤重!

KDG2

在它身旁的也是恐龙界的一位巨星,卡内基梁龙(Diplodocus carnegii),听到它的名字自然会联想起美国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卡内基对于慈善事业的投入与资助下,一只考察队在美国科罗拉多发现了三具梁龙化石,组装出世界上唯一完整的梁龙骨架,并以“卡内基”命名。随后,梁龙的身影遍布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按照原来的模样复制分别赠予这些国家的自然博物馆,其中一具来到了柏林。它身长27米,普通相机无法捕捉到它的全貌,只有身临现场才能深切感受。

KDG3

这两位“老大”,长颈巨龙的头几乎触及屋顶,而卡内基梁龙的脖子和尾巴几乎横跨了整个大厅。尽管拥有如此巨型的体型,它们都属于“温顺”的草食性恐龙。它们在进食树叶时,并不会细嚼慢咽,而是将食物直接吞下去,为了摄取足够的能量,它们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地吃东西,是名符其实的“吃货”。

KDG4

在它身后的是钉状龙(Kentrosaurus),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剑龙科的其中一属。它的化石也是在汤达鸠山地区被挖掘出来的。细心观察会发现钉状龙与剑龙的最大差别在于它背部后方延伸的尾巴上的成对尖刺,以及肩膀两侧的一对帅气的尖刺,它们不仅具备自我防卫的功能,还可能在求偶和交配过程中用以吸引异性。科学家们还推测,那些沿著颈部与肩膀排列的小型板甲,或许可以帮助他们调节身体的温度。

KDG5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厅的两个角落,能看到由ART+COM公司提供的七个“侏罗纪望远镜”(Jurascope),只要转动望远镜、对准其中一只恐龙,便能让它“复活”。在30秒的动画里,恐龙骨架里的器官、骨架外的肌肉和皮肤会一一复原,恐龙们会回到它们生活的栖息地,开始移动、进食或猎食。在这个过程中会配有音效,大大增加体验的真实性。最后恐龙会回到原来的位置,时间静止,变回一副骨架。以下是博物馆网站提供的视频链接,给大家感受一下。【Juraskop Diplodocus MfN Berlin

KDG6

另外一只体型相对较小的是叉龙(Dicraeosaurus),乍眼看上去它和梁龙的体型很像,但叉龙的颈部相对较短和宽,头部也比较大。它的尾巴也没有梁龙那麽长。每只恐龙旁边都有各自的文字简介和屏幕,用手指触摸画线的关键字,便可看到相应的动态展示。叉龙整个身体的重心位于骨盆前面,它们可以借住尾巴和后肢的力量支撑起身体,去吃树梢上的叶子。

KDG7

位于大厅一侧的角落有三副恐龙骨架,分别是异特龙(Allosaurus)、橡树龙(Dysalotosaurus)和轻巧龙(Elaphrosaurus)。异特龙属于掠食性恐龙,为了显示与其他草食性恐龙的不同,展览唯一能看到完整形态的只有异特龙的头部,特别是那些锐利的牙齿,还故意制作出口腔内的唾液,让人不寒而栗。而它旁边体型较小的橡树龙也被称为“无法捕捉的蜥蜴”,它们有强壮的后肢,善于奔跑,以速度优势来逃脱肉食性恐龙的追杀。在它身后的轻巧龙是另一种肉食性恐龙,同样擅长奔跑的轻巧龙可以轻易追捕小型的猎物,不同的是它们会用细长的颈部来挖掘腐肉来进食。

KDG8

KDG9

除了这些大大小小的恐龙骨架之外,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另一个宝物是闻名于世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 )柏林标本化石,被单独展出在大厅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因为我根本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又或许是我太专注于恐龙骨架了,竟然错过了它的存在,只能在网站上找图片给自己解馋。始祖鸟在进化史上的意义重大,在它身上能看到爬行类与鸟类动物的身影,它们也被视为旧物种向新物种过渡进化的证据。这副始祖鸟化石被誉为生物进化史中的“蒙罗丽莎”,有计划前往的朋友们记得要特别寻找它的足迹,一睹真容。

KDG10

图片来源

KDG11

在大厅四周还展出一些同样在汤达鸠地区挖掘出来的动植物化石,其中有翼龙(Pterosaurs)、多种海洋生物、珊瑚和贝壳等,更完整地展现出这个地区的地貌以及曾经在这里生活的“居民”。

KDG12

对于恐龙迷来说,常设展区的恐龙骨架只是前菜,重头戏设在博物馆的东翼展馆。这个特展以它的主角名字来命名,单看海报的牙齿很难猜到展出的是什么。怀著强烈的好奇心走进去一探究竟。

KDG13

这个展厅灯光明显暗沉了许多,为了衬托这位来自美国的客人,特里斯坦-奥托(Tristan Otto),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雷克斯暴龙(T rex)标本。暴龙相信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恐龙种类,无论是电影荧幕或是小说故事,出现得最频繁非它莫属,可谓恐龙界的Superstar。而眼前这只以它收藏者的两位儿子而命名的暴龙,不再是虚构、复制的,而是真实出土于美国蒙大拿州的原态骨架,这也是在欧洲的首次亮相。

KDG14

另一侧特别展示了特里斯坦的颅骨,它是目前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暴龙颅骨,当你走近观察它的每一颗牙齿,仿佛能重现7千年前捕食猎物的血腥场景。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颅骨的每一个部分都能提供不同的线索,透过细致的科学研究加深对于暴龙的了解。

KDG15

展厅里面循环播放著目前的研究成果以及科学家想要解答的问题。经过四年的挖掘和复原,总共有170块骨头被保存了下来,组成一只完整的暴龙需要大约300块骨头中,相比其他早于它发现的暴龙而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结果,这也是特里斯坦之所以超越其他暴龙、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KDG16

站在这只长12米,高3.6米的暴龙下面,近距离地仰视它身体每一处特殊的骨胳,一种崇拜且敬畏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些曾经在陆地上的霸主,遭受到何种灭顶之灾,它们的年龄、死因究竟是什么,依旧是未解之谜。

KDG17

在离开博物馆前,记得去礼品店逛逛,3D效果的明信片或冰箱贴制作精美,是很好的纪念品。

KDG18

走进“自然历史博物馆站”准备离开时,发现墙上有1:1大小的异特龙平面模型。记得几周前第一次路过这里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为何这里会有恐龙,更不用说叫出它的名字。但经过这次重返恐龙时代之旅,对于这个神秘的恐龙世界,又多了几分了解和喜爱。如果你也是恐龙爱好者,这绝对是让你流连忘返的朝圣之地。

KDG19

温馨提示:
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五:9:30 – 18:00
周六/周日/节假日:10:00 – 18:00

Tristan特展只持续到2018年12月5日,想要在柏林膜拜暴龙真容的朋友们要赶紧列入你们的wishing list里面咯。